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ID:2585348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3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_第1页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_第2页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_第3页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_第4页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壁虎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形态学观察顾芸,刘梅,刘炎,顾晓松【摘要】目的:探讨壁虎脊髓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方法:分离壁虎脊髓,消化接种于细胞培养瓶中,采用不同渗透压、pH值、温度、消化、粘附基质的培养条件。结果:5%CO2、饱和湿度培养条件,在添加10%FBS的DMEM/F12培养基(渗透压200~260mmol/kg,pH7.2)中,获得了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神经元样和胶质细胞样细胞,神经元样细胞NF染色阳性,GFAP染色阴性,而胶质样细胞GFAP染色阳性。结论:建立了壁虎脊髓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为壁虎脊髓再生过程中基因的研究提供细胞水平功能

2、平台。【关键词】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培养;脊髓损伤;壁虎 脊髓损伤是目前神经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成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不能再生,脊髓损伤后由于局部缺乏合适的微环境,损伤的神经元无法再生、修复。低等脊椎动物的脊髓有内在的再生能力[1],但其再生的机制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爬行动物壁虎能够断尾再生,最明显的特征可能是脊髓的分化潜能[2]。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建立壁虎细胞培养的体外研究平台,从细胞学水平研究其再生机制,以期为脊髓损伤的修复提供依据。首次探讨了脊髓细胞的取材、分离及培养方法,并对细胞的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的脊髓再生机

3、制和基因功能研究打下基础。  1材料和方法  1.1动物来源实验用动物捕获自野生环境,经鉴定为多疣壁虎(Gekkojaponicus)。选择成年正常壁虎4只,体重3.0±0.5g,全长约10cm,无断尾或其他损伤,雌雄不限。  1.2主要试剂DMEM/F12培养基、胰酶、多聚左旋赖氨酸(Gibco);胎牛血清(FB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兔抗GFAP多克隆抗体(DakoCytomation公司);兔抗NF200多克隆抗体、FITC标记羊抗兔二抗、TRITC标记羊抗兔二抗、Hoechst33342(Sigma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4、 1.3方法  1.3.1培养基组成DMEM/F12培养基,调渗透压为200~260mmol/kg,pH7.2。添加10%胎牛血清,1%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IU/L)和1%谷氨酰胺。  1.3.2原代细胞培养成年多疣壁虎4只,冰上麻醉,常规碘伏消毒皮肤后,去背部皮肤、肌肉后,用显微持针器将椎骨完全打开,将脊髓完整取下,立即置于预冷的DMEM抗生素液中(青霉素和链霉素各100IU/L),在解剖镜下将膜剥去,按下面的方法准备培养。用含有抗生素的DMEM液将脊髓充分清洗3遍,用眼科剪剪碎,加入0.25%胰酶,在30℃孵育箱中孵育l5~20min;完

5、全培养液终止消化,制成细胞悬液。1000rpm/min离心10min后去除上清液,加完全培养液4.0~4.5ml,重悬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5,种植于已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25cm2的细胞培养瓶内,于30°C,5%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细胞形态。  1.3.3传代细胞培养待细胞长成致密单层后即可进行细胞传代,弃去生长液,以0.25%胰酶消化,待消化完全后弃去胰酶,加适量新鲜生长液,反复吹打,制成单细胞悬液,然后以1∶2或1∶3传代,30℃培养,待长成致密单层时,再按上述方法传代。  1.3.4荧光免疫细胞化学分析培养细胞胰酶消化后,

6、种于浓度为0.05mol/L的多聚赖氨酸包被过的圆玻片上,培养24h后,经4%多聚甲醛室温固定30min,0.01mol/LPBS洗涤10min×3次、37℃条件下封闭60min后(封闭液为含10%羊血清、0.1%TritonX-100的0.01mol/LPBS液),分别滴加一抗(兔抗GFAP,1∶500稀释;兔抗NF200,1∶200稀释),4℃放置过夜,0.01mol/LPBS洗涤10min×3次后,分别滴加FITC标记羊抗兔二抗(1∶1000稀释);TRITC标记羊抗兔二抗(1∶1000稀释),以Hoechst(5μg/ml)标记细胞核,室温、

7、避光放置1h,0.01mol/LPBS洗涤10min×3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2结果  2.1细胞形态学观察壁虎的脊髓细胞原代培养1周,只有少量细胞贴壁,培养瓶内可见到大量的细胞碎片,团块状絮状物及成团状或散在的细胞,该部分贴壁细胞,呈扁多角形、圆形或多边形。这些细胞胞核清楚、胞质清亮,细胞间充满黑色颗粒,被称作“窝形”细胞。培养2至3周后,细胞开始大量贴壁生长,除可观察到较多的细胞碎片、桑椹样堆积的圆形细胞外,逐渐出现一些纺锤形细胞;这些细胞先伸出一根突起,然后再伸出第二根突起,形成双极形细胞或梭形细胞。培养4周后,

8、可见较多成团生长的细胞,其形状基本可区分为扁平状细胞;多极形细胞;成纤维形细胞;双极形细胞;梭形细胞;纤维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