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53014
大小:94.5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3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备人总课时数2课题2、但愿人长久使用人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课前准备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资料链接1、诗人苏轼的相关资料。2、有关月亮的诗词学生1、搜集有关苏轼的诗词。2、搜集有关月亮的诗。课时安排两课时作业设计课内巩固1、积累四字词语: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2、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3、理
2、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意。课外延伸1、赏读苏轼的《明月几时有》2、搜集古代诗词中描写月亮的诗句。1-13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解题1、宋朝有位伟大的诗人,叫苏轼。有谁了解他的?请学生说说,交流对苏轼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苏轼有关。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但愿人长久提示学生相关字的书写。2、指名朗读,指导读题。读了文章的题目后,从这篇文章中,你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提出问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组织学生交流,了解文章写的主要内容。2、过渡:同学们很不简单,只听老师读了一遍文章,就掌握了这么多有
3、用的信息。但我们读书不能是浮光掠影地读,要反复品读,才能真正读懂文章,读出味道来。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但我们首先要扫除这些“拦路虎”。三、学习生词1、出示本课生字词。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1-13挑选你读得最好的生字,大声读两遍,读给同学们听。其他同学读过的,就不要重复读。指名读生字。注意多音字“埋”。开火车,分小组多人次练读。3、书写生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排字,你发现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上下结构,指导学生观察字型,并书写。)再看这些生字呢?(都是左右结构,指导学生观察书写。)指导学生书写。4、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的汉语拼音去掉,再组成词,你还能
4、读准它们吗?出示生词。指名认读。四、理清文脉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谁来展示一下自己?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完文章。3、刚才同学们听老师读了一遍就了解了很多内容。现在我们又读了很多遍,静下心来想想:这天晚上,苏轼的心情怎样?学生默读文章思考问题。指名回答,交流。1-13(苏轼一开始心情并不好,思念他的弟弟。后来埋怨起月亮来了,最后又宽慰了许多。)教师相机板书:思念埋怨宽慰4、出示填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一天苏轼看到(),便()弟弟而心绪不宁。他看着圆圆的月亮,不禁起来。但他转念又想人生本就有悲有欢,有离有合的,于是心里
5、又()了许多。组织填空,理清文章的脉络。五、小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苏轼这晚的情绪变化。六、作业1、朗读课文。2、练习《习字册》第二课时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皓月当空明月高悬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合家欢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1-13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
6、,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揭词、读词。(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二、合作探究,感悟“思念”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擦掉第一个问号。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一起”“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①“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7、…一起一起“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读。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③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各奔东西”意思?“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 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