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4417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3
《有效追问,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效追问,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有效追问,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作者:赵永红 摘要: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种对话,而追问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教师适时、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教学中有效追问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关键词:追问数学课堂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更为活跃。而追问,作为一
2、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适当地运用追问的策略呢? 一、追问探路,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由于执教者不同,教学效果可能截然不同,这除了与学生的基础、智力等因素有关,与课堂教学中教师加工处理信息和应变调控能力关系更大。当学生解答题目出现错误时,当学生出现认知困难时,当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时,教师要能及时地洞察,以巧妙的追问探寻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及时调整教学预设,灵活地进行教学。 如,讲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演示两圆外离的
3、情况下,一圆不动,另一圆慢慢向其靠拢到离开成外离的状态,当两圆有交点时,交点用红色突出,提出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能有几种?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继续演示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R+r)与两圆半径之差(R-r)的关系,提出问题:各种位置下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与两圆半径之差有怎样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操作实践,讨论、归纳得到五种关系。这时我追问在这五种关系中,认为哪种理解困难? 生1:相交 师:那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 生2:从演示中可以发现相交介于外切与内切之间,而外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内切时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差,所以相交两圆的圆心距是介于
4、两圆半径之差与两圆半径之和之间。 生3:从构成三角形的边的条件: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 师:若圆心距大于于两圆半径之差,这时两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呢?圆心距小于两圆半径之和呢?(生讨论) 师:两圆位置关系关键由什么决定?你能利用数轴把这说清楚吗? 俗话说顺境使人顺应现实,逆境使人反思现实。在上述案例中本来学生得出两圆位置关系结论后,问题就解决了,但教师通过两次追问作了进一步的延伸。第一次追问,还原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第二次追问,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二、追问激疑,拨动学生的思维琴弦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投入的程度、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
5、决于课堂教学的氛围。高明的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替学生铺路架桥,还要点燃他们的热情,而追问就是一个很好的点火器。 例如:抛物线y=(2x+6)2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的抛物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1:y=(2x+1)2 生2:y=(2x+11)2 生3:y=(2x-4)2 师:究竟哪个答案对呢? 生4:生1。 教师(追问):你是如何判断的? 生4:左加右减。 生5:错的,顶点平移不一致。 生6:生3是对的。 教师(追问):那么,你是如何验证的? 学生之所以发生错误,是因为学生在
6、初次接触抛物线平移对平移理解不透。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技艺高超的教师在预设时就会对难点有所预料,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可是,我要感谢这位出现错误的学生。因为,他的出错是那么自然。还因为,他犯的错,把教师和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难点上来。在这个前提之下,教师的有效追问就能化腐朽为神奇。教师一两拨千斤的语言,把那个迷途的羔羊顺利地牵引了回来。在这同时,也带回了可能会犯错的一大批同学。 三、追问明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虽说现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不多见,但诸如满堂问的变相灌输的教学方式还是司空见惯的。有时看上去课堂上问与答的形式很热闹,但是很多时候问题的思考
7、价值并不大,学生始终被教师的问题牵着走,兴趣无法激起,思维难以深刻。因此,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不在多,而在于是否有价值。一个有价值的追问,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追问辨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将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适当地扮演未知,从反面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