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

ID:258393

大小:655.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7-07-14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_第1页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_第2页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_第3页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_第4页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道家的自然无为政治思想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对老子的“道”要有正确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老子的无为政治、弱用之术、小国寡民说。第一节道家概述一、道家流派(一)“道家”之称“道家”之称是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开始的,称之为“道德家”和“道家”。此后,“道家”遂成为传统的称呼。(二)道家的自我意识第一,他们有树立旗帜和宗师的倾向。第二,思维方式和使用的范畴、概念基本一致第三,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三)外界眼中的道家——“党”“隐者”“贵生之士”(《韩非子·六反》)倡导“全生之说”二、道家的理论特点(一)讲道“道”是他们整个理论中的核心范畴,也是他们

2、整个理论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二)讲因道或法自然道家研究事物的规律与运动,意在引导人们的行动要符合道,符合自然。《老子》“法自然”《庄子》“与天合一”,“与天地为一”《管子》“随天”三、道家中的不同的政治派别(一)道家共同点是“无为而治”。至于如何“无为而治”,又有不同的理解或侧重点,于是在政治上表现为不同的流派,从而形成派中之派。(二)不同派别与主张《老子》1最早提出了“无为政治”的模式和框架2对阴、柔、弱在政治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杨朱1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主2牧童放羊的政治理想《庄子》庄子及其后学自然主义的政治主张发展到了极端:人

3、是大自然一部分,自然性与社会性根本对立,回到大自然《管子》中以《内心》《白心》《心术》为代表的道家派1天和人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既要顺天,又要从人2“静因”之术3社会上通行的义、礼、法与道是统一的4道、儒、法三家合流的倾向,积极主治的一派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道家中最热心于政治的一个流派四、道家的政治倾向积极参与政治,出谋划策《老子》、《管子》中的道家,马王堆《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积极地参与政治为统治者出谋划策较多地论述了政治哲学问题,广泛的适应性反对一切政治,不合作主义杨朱和《庄子》既反对一切政治,又宣传不合作主义,还对当时

4、所有的统治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劳动人民投以同情从总体上看,它不是教人去抗争,去争取生存的权利,而是引导人追求精神的满足和超脱。第二节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一、老子与《老子》——学界难解之谜(一)老子1早在战国就已不清楚。司马迁的《史记》给老子立传,讲的也是含混不清。2近代以来的几种观点,(1)历史上根本没有老子其人;(2)历史上有其人,具体看法则大相径庭:东周后期的老聃(郭店竹简),又名李耳,为东周的守藏史,孔子曾经向他学过礼。战国时期东周的太史儋(郭沂:今本的作者)。楚国的李耳(老莱子)。上述三人本为一人,流传中分为三。(二

5、)《老子》1 作者有的说是上述人的作品;有的说书中的思想是春秋末老聃的,但成书于后;有的说书与人无关。2 成书时间春秋末期说,战国初期说,战国中期说,战国末期说等。大体上讲,书中的思想大约是老聃提出来的,成书于战国前期,《老子》一书应是老子一派的共同创作。3 内容与特点(1)全面揭示了柔弱在事物矛盾中的地位与作用。《吕氏春秋·不二》:《老子》的中心思想:“老聃贵柔。”(2)以论哲理称雄,哲学与政治融为一体,人君南面之术的经典。二、道与政治(一)“道”的概念:多层次性第一,代表宇宙和事物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6、,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二十五章》)“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管子·内业》“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老子》把具有丰富哲学内容和政治内容的思想都归于一个最高范畴之下,这个最高范畴就是“道”。所以,“道”不仅反映了老子本人的宇宙自然观,也反映了他的社会人生观。第二,是规律性的“

7、道”;“反者,道之动。”(四十章)①对立转化的规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塞翁失马)②返本复初——循环运动的规律,老子哲学的归结点“有物混成……周行(与‘返’和‘复’同义)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三,指生活准则的“道”。形而上的“道”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就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处世的方法了。当“道”落实、作用于万物,而内化形成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性,这就是“德”;同样,落实到人生层面而作为我们生

8、活准则的“道”,也是“德凡是自然无为、致虚守静、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柔弱、不争、居下、取后、慈、俭、朴等观念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与精神“道”的方法论意义“道”教导人们去分析和研究事物的本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