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

ID:2581340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_第1页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_第2页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_第3页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百年回眸、反思与展望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宪政文化与制度互动的理论模式出发,探讨阻碍中国宪政进步的制度和文化原因。中国宪政百年历程表明,宪政的发展至少取决于三个条件:宪政理念和知识的引入、既得利益集团对宪政改革的让步以及公民宪政意识的觉醒。中国百年宪政历程之所以命途多舛,正是因为宪政理念因意识形态保守而迟迟没有引入、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进程和社会大众缺乏参与。文章最后指出,人民才是宪政的根本动力;只有广大人民在思想启蒙和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中真正觉醒了,中国宪政才有希望。英文标题:TheergenceofChin

2、eseConstitutionalism:ACentennialRevie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pp.283-285.15国民党中执委曾规定训政以6年为期,到1935年结束。但是国民党不仅在大陆没有完成训政,而且退居台湾后还继续“训政”并实行“戒严”长达38年之久,到1987年才开始解除党禁和报禁,距离《中国民国宪法》的正式实施整整40年。16参见张千帆:《宪法学导论——原理与应用》,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006年第4次印刷)第92-96页。17有贺长雄:“宪法演说”,《

3、法学会杂志》第1卷第8号,1913年10月15日。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一度盛行政府的“超然主义”,但是至少从1905年之后已经不再追捧这种意识形态。参见魏晓阳:《制度突破与文化变迁——透视日本宪政的百年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96页。18古德诺:“中华民国宪法案之评议”,《法学会杂志》第1卷第8号,1913年10月15日。19“中国既缺乏美国当年之历史及社会背景,并无采三权制之必要,且三权制对于今日中国政治上之迫切需要亦未必适合。”庞德:“论中国宪法”,《中央日报》1946年12月13日。20“辟‘不合国情’说”

4、,上海《大公报》社评,1946年12月23日;转引自王健编:《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0页。21例如在法学领域,本土论者的一种倾向是批评全盘照搬外国理念,强调乡土社会的实证研究,例如参见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当然,本土论者的个案实证研究必然是有选择性的,甚至可能刻意选择有利的个案为自己的主张辩护,但是批评者完全可以选择相反的个案加以反驳。如果对立各方可以由此揭示不同层次的社会现实,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学术对话。22当然,在实

5、施过程中,人民或许会发现他们选择错了,但是如果人民真正拥有选择自由,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发现和纠正错误之后自由选择更符合“国情”的制度。23参见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24参见张千帆:《倚宪论道——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340-344页。25参见姜明安主编:《行政许可法条文精释与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26见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27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6、”,《青年杂志》,1916年第1卷第6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