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06536
大小:225.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1-22
《表2-9催化剂对SO2氧化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表2-9催化剂对SO2氧化的影响 ●三价铁的催化氧化 其氧化反应速率为: RFe=kFe[Fe(Ⅲ)][S(Ⅳ)]n(k:L·mol-1.s-1) n的大小与pH有关。pH≤4时,n=1时;pH>5时,n=2;其k值为: pH3,kFe=300 pH4,kFe=1.6×103 pH5,kFe=130●二价锰的催化氧化 当[S(Ⅳ)]<5×10-5mol·L-1时,其氧化反应速率为: RMn=kMn[MN2+][S(Ⅳ)]3/2 对于SO2在液相中的
2、催化氧化,一般估计其氧化速率比O2的非催化氧化快二个数量级。 综上所述,SO2的液相氧化有多种途径,总的液相氧化速率应是各个氧化速率的总和。而各种氧化途径的速率也有较大的差别,由估算可得 RH2O2≈10RO3≈100R催≈1000RO2(pH5,25℃) 即溶于液相中的SO2主要被其中的H2O2和O3所氧化。 在一般大气中,存在于液相(云、雾)中的SO2只占整个大气中SO2的一小部分,若用f表示液相中SO2占全部SO2的分数,则: (-d[SO2]/dt)水=f·∑Ri 其中∑Ri表示各
3、种液相速率的总和,典型的f值约为(1~10)×10-8,若取f=2×10-8,则: (-d[SO2]/dt)水≈5×10-5[SO4](s-1)≈18%[SO2](h-1) 即液相中每小时有18%的SO2被氧化。5)在颗粒物表面上的氧化 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上的SO2也可以发生反应,如SO2与吸附颗粒物表面上的·OH反应,最后生成SO42-;其反应速率与颗粒物的组成有关。从实验数据估计其反应速率约为: (-d[SO2]/dt)颗粒物≈0.1φ[SO2] 其中φ为SO2分子与颗粒物碰撞以后,被吸附在颗
4、粒物上或发生反应的分数,其值与颗粒物组成有关(表2-10)。 因此,(-d[SO2]/dt)颗粒物≈(0.1~100)×10-5[SO2](s-1)由于颗粒物对SO2的吸附容量有限,一般说来,[SO2]吸附/颗粒物≈10-4。因此,在颗粒物表面受到氧化的SO2数量是有限的。 表2-10不同颗粒物的Ф值 综上所述,大气中SO2的氧化有多种途径。其主要途径是SO2的均相气相氧化和液相氧化。SO2氧化转化机制视具体环境条件而异。例如,白天低湿度条件下,以光氧化为主;而在高湿度条件下,催化氧化则可能是主要的,往往生
5、成H2SO4(气溶胶),若有NH3吸收,在液滴中就会生成硫酸铵。本节内容要点:酸雨、酸雨研究概况、我国酸雨概况、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性质、酸雨的形成、酸雨的危害、酸雨研究及污染控制中有关问题等。 酸沉降化学的研究开始于酸雨。50年代欧洲发现了降水酸性逐渐增强的趋势,酸雨问题受到普遍重视。由于酸雨的危害较大,形成过程复杂,影响面广、持久,还可以远距离输送,酸雨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各国相继大力开展酸雨的研究,纷纷建立酸雨的监测网站,制订长期研究计划,开展国际间合作。近几年在酸雨研究中发现酸的干沉降不能低估,引起的环境效应往往是干、湿沉降综合的
6、结果。因此,过去被大量引用的"酸雨"的提法已逐渐被"酸沉降"所取代。 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迁移到地表(湿沉降),或酸性物质在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干沉降)的过程。酸沉降化学就是研究在干、湿沉降过程中与酸有关的各种化学问题,包括降水的化学组成、酸的来源、形成过程和机理、存在形式、化学转化及降水组成的变化与趋势等。因酸的干沉降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本节将着重介绍酸的湿沉降化学,主要内容包括酸雨的研究概况、形成机理及危害等。1)酸雨的研究概况 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
7、式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是降水水质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是当代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有关酸雨的研究及防治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现代酸雨的研究是从早期的降水化学发展而来的。早在1761~1767年,Marggraf就进行了雨雪的降水化学测定。1872年英国化学家R.A.Smith在其《空气和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一术语,指出降水的化学性质受燃煤和有机物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指出酸雨对植物和材料是有害的。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酸雨
8、污染范围日益扩大,由北欧扩展到中欧,又由中欧扩展到东欧,几乎整个欧洲地区都在降酸雨。在美国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已成为棘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