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41968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2
《中国哲学的特质是实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的特质是实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中国哲学的特质是实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的特质是实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中国哲学的特质是实用理性还是实践理性?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哲学是以实用理性为其存在形态的,或者实践理性与实用理性在指中国哲学时并不完全加以区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李泽厚先生在其历史本体论中所表明的观点。李泽厚认为,实用理性乃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和提升,人类的经验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使用-制造工具的劳动操作活动,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不但产生了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群体的社会语言、文字、艺术,还形成了系统的相关的理论体系。[1]李泽厚声称,他的实用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
2、是在价值层面而非纯理性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源泉,认识不但从实践中产生,并且为生产实践服务,而认本文由.L.收集整理识的正确与否,还要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检验。可见,李泽厚的实用理性和马克思的实践论,无论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的目的几乎都是吻合的,所谓的理性,不过是感性经验的思维抽象,即人类对感性的认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泽厚和马克思的实践论是相一致的。不过,马克思实践论更多强调的是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践,而中国古典哲学虽然也不反对人类的理性认识来自格物致知,但它更注重的是人的精神上的修养和人格理想的塑造。可见,实用和实践在这里并不能划等号。因此,李先生称
3、中国哲学为实用理性有它的实际问题。还有一部分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传承的角度,通过实用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对比分析,认为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思想自身性格具有的特色,反对理论界用康德的实践理性对中国哲学作诠释,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实用理性的一种误读[2]。这种说法同样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为参照,并与实用相等同,但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实践相区别。后者是正确的,正如邓晓芒先生分析的那样,康德的实践理性跟感性世界没关系,涉及物自体的问题,是人的自由、人的实践能力、人的意志、人的欲望等问题。人本身不是从认识出发,不需要积累大量的经验,然后才有意志,才有欲望,而是一开始就有的[3]。
4、也就是说,人的实践认识是先天就具备的,而不是后天从感性或经验中获得。这一点与柏拉图的绝对的理念和中国宋明时期理学家的理的范畴倒有几分相似。那么中国哲学的特性是实用理性还是具有实践理性?本文试以中国哲学基本概念的本源性为视角,通过实用理性和实践理性本身及相关的概念及范畴的梳理和分析,并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其内涵价值层面的意义,借助史与思、理与逻辑的结合,还原两者所蕴含的内在本质,以期对此问题有个客观实在的解答。 一、理论与理性 就根本含义而言,理,指的是客观事物自身运作的次序、事物或事件存在的根本规律;论则有分析判断之义。理论就是社会实际生活中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有系统的认识
5、通过思维的综合上升而形成的认知结果,它是以形而上的方式存在的。因此,李泽厚先生所说理性其实就是理论,因为他给实用理性所作的解释就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一种有系统的概括。但这种实用理性和我们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理性具有本质区别。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理性的分析有两种基本的解释,首先,他把理性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或者称为纯粹理性和一般理性[4]:理论理性不是通过实践的反思而成,亦非推理而得出,在康德看来,它实际是人先天具备的,类似部分儒家学者对心的本然之性的认识,心生而有知,凡以知,人之性也[5]。知是心本然的一种认知能力。可见,康德的理性并不等于理论。不过,理性
6、和理论不可截然分开。没有理性的存在,理论是无法形成的,没有理论,理性自身存在的开显也成了问题。其次,如果说李泽厚的理性具有实用主义色彩的话,那么康德的理性却隐含着对人类知识发展的一种导向,引导着人们对知识的无限诉求,同时内藏着对人生未来的一种向往,因而精神价值上的意义是凸显的。这也正是康德的实践理性理论出现的原因所在,它回答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就哲学方面所提出三个问题之第二个问题所涉及的:我应该做什么?即人类的实践。由于它出自个体本性的自觉,不需要外在强制力的驱使或约束,这种理性的内容应该是先天的,行动出于个体的自愿,因此它应该是道德的实践。也就是说,康德的实践理性不
7、过是人的先天意志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而已,人的本性意志即是实践理性。由此可以看出,康德所说的理性和李泽厚先生所说的理性的含义是有巨大差别的。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本质是把生产生活高度系统抽象的结果,就是一种实用理论,是在社会经验中后天获得的。康德所说的理性则是人的一种能力或者本然意志,二者并没有根本上的共同之处。不过,康德的实践理性虽然超越了社会生活实践,但并没有脱离它们,它所反映的恰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还无法实现的社会理想或目标的理论前提。从中国古代哲学来看,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他们亦是从人的本性出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