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31806
大小:50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2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研究报告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班级:电气1103班姓名:张XXXX学号:201109XX指导老师:王XX一、摘要中国于1914年在抚顺煤矿使用1500伏直流电力机车。干线铁路电力机车采用单相交流25000伏50赫电流制。1958年制成第一台以引燃管整流的“韶山”型电力机车。1968年改用硅整流器成功,称“韶山1”型,持续功率为3780千瓦。干线电力机车向大功率、高速、耐用方面发展,客运电力机车速度已从每小时160公里增加到200公里,并向250公里迈进。1958年底,湘潭电机厂在株州电力机车工厂等厂所协助下,
2、试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6Y1型干线电力机车。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到凤州线建成,由于6Y1型机车性能不过关,国家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口了部分6Y2型电力机车。1969年,在株洲工厂设计试制出第一台机车SS2。其小时功率4800kw,最高速度100km/h,6轴。采用高压侧调压开关32级调压,硅整流器整流,800kw,6级低压脉流牵引电动机,并大量采用了其他先进技术。后经两次改造,于1978年投入试运行。1978年底,株机厂试制出的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二代(级间相控调压、交
3、直传动)客货用电力机车。1992年,SS6B型电力机车作为郑宝铁路电气化工程提供的国际招标第三批电力机车。二、引言我国正处于铁路高速发展时期,作为铁道专业的学生,除学校开设的方向专业课《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外,更应该自主去获得更多的这方面的信息与知识。此次,为了全面认识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研究,写下这个报告,为学习电气化铁道系统打下基础,为我国的电力机车的发展迈出不可或缺的一步。三、研究方法通过去图书馆查找图书资料,上网百度网络信息,寻找老师及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记录并整理所得
4、信息。四、内容正文 6Y1型电力机车1957年,中国组织了一个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铁道部以及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电力机车考察团,于1958年初赴前苏联考察。考察团用半年时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以当时前苏联新设计试制成功的H60型铁路干线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样机为基础,结合中国铁路规范,选用单相交流工频25kV电压制,作出了机车的设计方案。考察团回国后,组成电力机车设计处,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了全面设计。1958年底,湘潭电机厂在株州电力机车工厂等厂所协助下,试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
5、型干线电力机车。6Y1小时功率3900kw,最高速度100km/h,6轴。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1959年起,株州工厂和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下称株洲所)等厂所联合对6Y1机车进行了多次试验,做了很多改进,到1962年共试制5台机车,并在宝凤线上试运行。但是由于引燃管、牵引电机、调压开关等仍存在问题,6Y1型未能批量生产。6Y2型电力机车1961年,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鸡到凤州线建成,由于6Y1型机车性能不过关,国家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进口了部分6Y2
6、型电力机车,其功率(指持续功率)4740kw,最高速度101km/h,6轴。SS1型电力机车SS1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传动)电力机车。它是由我国1958年试制成功的第一台引燃管6Y1型电力机车(仿苏联20世纪50年代H60机车)逐步演变而来,但其三大件(引燃管、调压开关、牵引电动机)可靠性较差,而经历了三次重大技术改造。第一次技术改造从8号车开始:首先是采用200A、600V螺栓型二极管取代引燃管组成中抽式全波整流桥;牵引电动机改为4极、有补偿绕组的高压牵引电动机;由于低压侧调压
7、开关的级位转换电路中过渡电抗器的跨接会产生环流,使开关触头分断极为困难,调压开关经常放炮。第二次技术改造从61号车开始:采用300A、1200V平板型二极管组成中抽式全波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反向截止特性组成过渡硅机组,取代过渡电抗器以消除级位转换电路中的环流,大大提高了调压开关可靠性,也使33个运行级全部成为经济运行级。第三次技术改造从131号车开始:将主电路中抽式电路改为单拍式双开口桥式整流调压电路。该电路取消了过渡硅机组,而与主整流机组合并。整个机组采用500A、2400V的整流二极管。这种
8、改造于1980年从SS1-221号车定型,这也就是这里介绍的SS1型电力机车。SS2型电力机车株洲厂和株洲所于1966年开始韶山2(SS2)型电力机车的设计工作。在吸取了法国6Y2型大量先进技术基础上,于1969年在株洲工厂设计试制出第一台机车。其小时功率4800kw,最高速度100km/h,6轴。采用高压侧调压开关32级调压,硅整流器整流,800kw,6级低压脉流牵引电动机,并大量采用了其他先进技术。后经两次改造,于1978年投入试运行。主要改进有采用大功率晶闸管两段半控桥相控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