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

ID:25720295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_第1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_第2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_第3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_第4页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型糖尿病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关键词】2型糖尿病;腹泻;IBS;肠动力;小肠吸收功能;肠菌群[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DM)腹泻及IBS腹泻患者进行肠传输、小肠吸收功能及肠道菌群等的研究,探讨DM腹泻的病因机制。方法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肠传输。通过D-木糖试验及BT-PABA了解小肠吸收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通过大便特检研究肠道菌群。结果与IBS患者比较糖尿病腹泻肠传输时间延长,合并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脂肪吸收不良,但小肠吸收功能并无障碍。肠道菌群失调不显著。结论继发于自主神经病变的肠动力下降及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在DM腹泻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菌群失调及小肠吸收功能障碍对DM腹泻的发

2、病意义不大。[关键词]2型糖尿病;腹泻;IBS;肠动力;小肠吸收功能;肠菌群Studyoninvolvementsintype2diabetespatientse,smallboicrofloraintype2diabetesandirritableboeofdiarrheaandtoassessthemechanismsofdiarrheaindiabetes.MethodsRadiopaquemarkerseincasesinedinpatientsicrofloraofthosecaseseofpatientspairmentofexocrinepancreaticfunctio

3、n,fatmalabsorptionallboicroflorailarinbothgroups.ConclusionSeveralmechanismsmayresultinchronicdiarrheainDM.Theseincludetheintestinalmotilityabnormalitysecondarytoautonomicneuropathyandimpairmentofexocrinepancreaticfunction.Intestinalmalabsorptionandintestinalmicrofloraimbalanceseemstobenotthecau

4、sesofdiabeticdiarrhea.[Keyotility;smallboicrofloraDM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较普通人群明显增加[1],高达76%[2],其中腹泻的发生率为8%~22%[2],一般为慢性腹泻,临床特征为顽固性间歇性腹泻,棕黄色水样便,量较多,可伴脂肪泻,持续数天至数周[3],可发生在任何时间,但经常发生于夜间[2]。糖尿病腹泻严重影响了DM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血糖水平的控制,并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代谢紊乱,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现对39例糖尿病腹泻患者进行肠传输、小肠吸收功能及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通过与功能性腹泻(IBS腹泻型)的对比,以期发现糖尿病腹泻

5、的可能病因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型DM患者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43~71岁,平均55.4岁,确诊DM病程1~16年,平均7年,慢性腹泻病程8个月~14年,平均9年2个月,并除外糖尿病确诊前发生慢性腹泻者,排除胆囊结石、结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等,并除外胰腺形态学改变。腹泻型IBS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女21例,男9例,年龄28~56岁,平均34.2岁。均参照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Ⅱ诊断标准,并经内镜及相关检查排除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的器质性病变,以上病例均在受试前3日停用对检查有影响的药物。1.2观察指标1.2.1大便特检包括肠道菌群变化及有无脂肪细胞,菌群检查

6、结果分为A、B、C三类,菌群A表示革兰阳性菌>90%,菌群C表示革兰阴性菌>90%,菌群B介于二者之间,菌群B、C提示菌群失调。1.2.2D-木糖试验晨起空腹,排尿弃去,口服右旋木糖5.0g,收集5h尿液,查尿中木糖含量,因其在小肠上段吸收,经肾脏排出,受体内代谢因素影响较小,可了解小肠吸收功能,结果>1.4g为正常。1.2.3BT-PABA晨禁食,排空膀胱,留尿5ml作对照,口服BT-PABA0.5g饮水250ml,BT-PABA经胰酶分解成PABA后,从尿液排出,收集6h尿液,可了解胰腺外分泌功能,结果>64%为正常。1.2.4肠传输时间检查前3天停用影响胃肠道功能的药物,保持正常

7、作息习惯,检查日1次吞服20根钡条(长10mm,直径1mm,分置于2个胶囊内),72h摄腹部X线平片观察有无钡条残留,残留率<20%为正常。1.3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统计软件进行,采用χ2及t检验。2结果两组患者大便特检菌群失调发生率DM组较IBS低,而脂肪吸收障碍则以DM组较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图1)。肠传输时间、胰腺外分泌功能及小肠吸收功能见表1。注:A:菌群失调,两组比较,P<0.01;B:大便中发现脂肪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