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719873
大小:7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2
《地砖的周长教学设计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砖的周长教学设计[地砖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8页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地砖的周长》,地砖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之后,紧接着学习正方形的周长。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求正方形地砖的周长导入学习,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紧接着用两种方法计算周长,第一种是把四边的长度相加,第二种是用正方形的边长乘4。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性的计算公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周长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计算后,结合与他人的交流比较出计算的最优方法。既体现
2、了算法多样化,又通过引导学生对方法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周长的含义和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后,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不会有什么困难。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学会学习。教师应在巩固基本计算之后,联系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并加以比较,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比较完整的认识。配合适当的拓展性练习,使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更深的理解,结合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想: 通过计算“地砖的周长”这一真
3、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量、算、归纳、说、拼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周长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爱心意识,从小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比较,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
4、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完整篱笆”之类的问题。 教学手段: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自制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精美的图案,如:装饰图案,装饰后的地板等。 2、在这些图案上,都有正方形。同学们,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正方形吗? 3、我们的教室,已经知道地砖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大家能
5、算出地砖的周长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揭示并板书课题:地砖的周长 二、新知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 “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从这个信息中,你知道了什么?(地砖面是正方形,边长是60厘米……) 2、算一算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样算的,教案《地砖的周长教学设计》(..)。 通常会出现两种算法: ⑴60+60+60+60=240(厘米) ⑵60×4=240(厘米) 也可能出现第⑶种方法:(60+60)×2=240(厘米) 3、议一议 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并配合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
6、地板书。对每种方法都给予肯定。对探索出最简方法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 ⑴这是用所有边的长度相加的方法。 ⑵这是运用了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点,只有一步计算,很简便。 ⑶这是模仿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比第一种简便。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第48页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正方形的周长,然后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第48页讨论: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最简便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边长×4。 3、实践应用 第48页练一练1、2。引导学生对比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异同点:长方形和
7、正方形的周长都是计算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⑴(28+15)×2=86(米)篮球场是长方形,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我们用长加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⑵32×4=128(米)实验园地是正方形,求篱笆长就是求正方形的周长。我们用边长乘4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⑶补充对比练习: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长方形长宽周长 9dm5dm 23cm17cm 正方形边长8m 边长35mm 四、拓展延伸 ⑴9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⑵某公园,打算沿着一
8、面墙开出一块正方形草地,为了防止游人穿行,工人师傅打算用一根绳子把菜地围起来,请你帮助算算,至少要准备多长的绳子?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板书: 地砖的周长⑴60+60+60+60=240(厘米) ⑵60×4=240(厘米) ⑶(60+60)×2=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