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ID:25694267

大小:6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2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_第1页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_第2页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_第3页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_第4页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2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述评·近代农业与农村研究刘克祥在综合整理大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所作的20世纪30年代地权分配数量估计显示:南北之间地权分配的差异缩小,地主富农占地比重上升,土地分配不均的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经济史研究1)。黄爱光分析了近代中国农业私人投资的供给和需求,(史学月刊7)。张建海分析了北洋政府时期,政府行为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牡丹江大学学报1)。杨桂宏、王伟初步分析了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滞后的原因(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张福记认为近代中国农村在压迫下处于衰落与危机中,没有一场农业与农村的革命,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郝锦花分析了近

2、代“新学”教育与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启动之间的关系(天津社会科学3)。史志宏依据河北清苑县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资料,对20世纪30、40年代华北平原农村的土地分配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这一时期地权变动的主要方式也做了概要的考察(中国经济史研究3)。夏明方指出近年来,国内有关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的研究存在着一种引人注目的倾向,既他所称的发展的幻象,他对近代华北农村农户收入状况与农民生活水平做了新的辨析,他指出所谓近代华北农户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农民生活的显著改善,或者说农村发展,是国内一些学者有意无意的数字化的产物,而非历史的真实(近代史研究2)。温锐认为在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

3、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其对边区农村社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4)。衣保中论述了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他还考察了朝鲜移民对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的改进(中国农史1)。吴雯、谢敏华讨论了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宜春学院学报1)。官互进概要叙述了北洋军阀时期两湖地区农村的租佃关系(湖北社会科学5)。徐畅认为抗战前,尤其是20世纪20、30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地主城居的规模和速度日益扩大,他们带走了大量现金并造成租佃关系形式改变,加剧了农村金融枯竭和经济破产(

4、文史哲4)。张奇、杨红伟认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了以发放农贷为主,建设农田水利、推广农业等多项开发西北农业的措施,较快地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生产发展(甘肃社会科学4)。张奇、杨红伟论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开发(甘肃社会科学4)。魏静介绍了左宗棠对西北水利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所做的努力(丝绸之路8)。闫萍莉分析了左宗棠对西北农业发展的作用(理论导刊)。粟晓斌则分析了左宗棠对甘肃农业开发的贡献(河西学院学报1)。邱志强简要地考察了梁漱溟在山东邹平所进行的乡村合作运动,分析了其特点及原因(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王建革认为受清代以来的农业和商业渗透的影响,蒙古游牧业在近代发生了重

5、大变化,但这些变化的总趋势是向汉族的农业畜牧业方向发展,并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现代化趋向(中国经济史研究2)。张静以草辫、花边、发网业为例论述了近代山东农村手工业的外向型发展(史学月刊2)。郑磊以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为个案研究,认为20世纪20、30年代鸦片种植与饥荒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王印焕研究了抗战前的民国时期,灾民逃荒移境就食的问题,他认为,从总体上看,灾民是在灾发地与流入地的推来搡去之中艰难苟活(史学月刊2)。张佩国分析了近代江南乡村的族产分配与家庭伦理之间是密切关系,并指出近代江南的功能性宗族组织和族田义庄并不像人们所误解的那样发达,地方志中的大量资料表明

6、,江南地区的宗族组织近代以来呈现了某种程度的弱化(江苏社会科学2)。张佩国还认为在近代江南乡村,尽管妇女对家庭生计有着重要的贡献,但她们基本上没有财产权可言(史学月刊1)。王跃生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和阶级成分档案资料,认为20世纪30、40年代冀南农村的分家行为与传统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中国家庭财产的平均继承制度和观念不断侵蚀着大家庭的存在基础(近代史研究4)。工商及交通业等研究科大卫追溯了中国近代商号出现的历史,剖析了中国近代商号的产生与制度环境、尤其是与公司法之间的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3)。袁为鹏从工业区位选择这一新的视角,通过还原李鸿章派盛宣怀来鄂办矿及其改变初衷,定计在直隶开平一

7、带大举采煤的区位决策过程,揭示了中国内部各种自然-人文因素,对中国近代工业布局与发展之影响,并对光绪初年盛宣怀试办湖北矿业失败之原因作了新的解释(中国经济史研究4)。彭南生认为鸦片战争后,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准备了条件,也丰富了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沈其新从近代科学技术与民族棉纺织业私人资本的关系的角度,比较了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江西社会科学4)。他还认为由于晚清政府不能代表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造成近代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