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

ID:2567876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_第1页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_第2页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_第3页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论文..毕业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某些化学物质具有毒性,有时发生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死亡。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也偶尔发生中毒现象,及时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对于确保人身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化学物质;毒性;消除;珍惜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关注健康、珍惜生命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一话题在考试中时常出现。有些化学物质因具有毒性,有时会对生命产生威胁,怎样消除某些化学物质的毒性,我想浅显的谈谈个人看法。首先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遍布于全身。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

2、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毕业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和血红蛋白缓慢3600倍,一旦一氧化碳中毒,就会妨碍氧和血红蛋白的合成和正常解离,使血液的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如何消除一氧化碳的毒性?轻微中毒者,应吸收大量新鲜空气或进行人工呼吸。医疗上常用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与亚甲基蓝的键和比碳氧血红蛋白更牢固,从而有利于一氧化碳转向亚甲基蓝而释放出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呼吸作用。再说说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代表物质是亚硝酸钠,该物质为微黄色结晶,味微咸涩,易潮解,易溶于水,在食品加工中可做护色剂。亚硝酸钠具有很强的毒性,摄

3、入0.2-05克就可引起人体中毒。亚硝酸盐被吸收进入血液后,能将正常的血红蛋白、亚铁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故红细胞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中毒处理:第一,中毒时应立即催吐,或者用0.02%的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洗胃,洗胃后用硫酸镁溶液40-50毫升导泻,尽量排出毒物。第二,静脉输入葡萄糖与维生素C,因为葡萄糖在氧化过程中通过脱氧酶及辅酶的作用,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维生素C也能直接促进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利红细胞恢复运送氧的功能。还说说硫化氢,硫化氢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4、内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结合,影响细胞的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更为敏感。小剂量硫化氢中毒时可抑制中枢,中等剂量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极量中毒时神经中枢麻痹,特别是呼吸中枢麻痹可造成窒息死亡。人体呼吸道和眼睛接触硫化氢时,在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角膜处产生硫化钠,刺激呼吸道或角膜发生炎性反应。中毒处理:①立即将病人移离有毒气之现场。②吸氧。③给与亚硝酸盐异戊脂吸入,但休克状态的病人不能用。或者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20-40毫升静脉注射。这种药能促使机体高价铁之形成,以利夺取硫离子,可以保护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不被硫离子结合,保存细胞色

5、素氧化酶的活力。另外说说氯气,氯气吸入后与粘膜和呼吸道的水作用形成氯化氢和新生态氧,氯化氢可使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新生态氧对组织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并可形成具有细胞原浆毒作用的臭氧。氯浓度过高或接触时间较久,常可至深呼吸道病变,使细支气管及肺泡受损,发生西支气管炎、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由于刺激作用使局部平滑肌痉挛而加剧通气障碍,加剧缺氧状态;高浓度氯吸入后,还可以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的心跳停止。中毒处理:应让氯气中毒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应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吸入后有症状者至少观察12小时,对症处理。吸入

6、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喘乐宁或5%碳酸氢钠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急性中毒时需合理氧疗;早期、适量、短程。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维护呼吸道通畅;防止肺水肿及继发感染。最后说说甲醛,甲醛在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中很快反应,与功能不同的基团结合或开始聚合反应,甲醛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中毒处理:吸入大量甲醛蒸汽者应迅速脱离现场,保暖,避免活动,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至少观察24小时。防止肺水肿,必要时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忌用磺胺类药物,以防止在肾小管形成不溶性甲酸盐而至尿闭。甲醛溅在皮肤或者眼内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口

7、服后尽快用水洗胃,但需谨慎以防穿孔;或给豆浆,牛奶等。洗胃后给3%碳酸铵或15%乙酸铵(醋酸铵)100毫升,使甲醛变为毒性较小的亚甲基四胺。并给止痛剂、抗休克、纠正酸中毒以及维持呼吸功能等。以上所谈是个人浅显看法。事先预防、努力避免中毒现象发生尤为重要。若出现中毒现象,还要根据具体时间、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尽量消除或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