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苏玉恒,丁艳瑞(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7)摘要: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纺织专业人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改革必须结合纺织工业技术发展实际,运用CBE/DACUM思想和方法,构建新的培养体系。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编制岗位职责/任务表,进而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培养计划。关键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CBE/DACUM;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3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3-0018-0
2、4我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前身为纺织工程专业,1997年12月,根据当时国家教委《关于做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精神,纺织工程专业申报为国家教委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8年12月获得批准,同年开始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03年底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2005年根据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更名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借鉴了CBE/DACUM(CompetencyBasedEducation/DevelopingACurriculu
3、m)思想和模式[1],全面改革了原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了新的专业培养体系。一、确定培养目标我国入世以后,对纺织人才的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纺织生产第一线工艺设计、质量分析与控制方面的技术工作及机械设备改造、更新与维护保养、运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岗位主要是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根据调查与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扎实的纺织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具有相关领域内的理论知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
4、能力及一定的公关协作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新型纺织厂、改造老厂和开发研制新产品的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和经营能力,能在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由此,我们确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纺织工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从事纺织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毕业生精通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原料及产品检验、质量分析与控制;会纺织生产基本操作、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和新产品开发设计;懂生产管理与经营。根据纺织企业对人才专业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要求,适应众多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相对
5、全面的需要,将原来的棉纺、机织、纺材三个专业整合成一个专业,在大专业下弹性设置专业方向。采取两年专业基础教育,第三年分方向学习的模式。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毕业后适应市场需要,实用性较强。二、编制岗位职责/任务表在新的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以“强化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根据人才培养3收稿日期:2006-02-27作者简介:苏玉恒(1971—),男,河南巩义人,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纺织工程系副主任、讲师。19第3期苏玉恒,丁艳瑞: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培养体系的构建“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对教学改革方案不断进行
6、分析、总结与完善。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借鉴了CBE/DACUM模式,将学校引向社会,走产学合作的教育之路[2]。首先成立了由纺织企业的总经理、抓生产的厂长、总工或人力资源管理的负责人组成的产学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纺织企业人才需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和讨论,然后按照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工作岗位,编制详细的岗位职责/任务表(见表1)。职责/任务表反映了毕业生在企业将要从事的岗位和相应岗位上应完成的工作任务。表1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岗位职责/任务表三、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岗位职责/任务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校现代纺
7、织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我们认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基本素质、基本知识与技能、工程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岗位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七个方面,即七个职业能力模块。并把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专项能力和构成专项能力的能力要素,这些能力要素中的专业核心要素与职责/任务表中的任务相对应,根据这些能力要素设置相应的课程和技能训练项目,为重要课程和技能设定技能测评目标,形成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设置表[3,4]。职业能力分析和课程设置表的编制是对职业能力的逐步细化过程,也是课程开发过程。由若干个能力要素根据认识规律或所
8、属学科形成相应的课程,每一门课程和训练项目的设置都以能达到能力要素的目标要求为目的,强调针对性,并能形成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课程设置应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分制管理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开设的大量选修课程来完成一些能力要素的目标,这样可以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各项能力目标的完成更加丰满。通过能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