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

ID:25676879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2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_第1页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_第2页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_第3页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_第4页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提升高校后勤员工综合素质的研究论文论文摘要: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探索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论文摘要: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探索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论文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概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

2、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重大教育改革计划。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以理工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申请该计划并获得批准的61所大学之一。学校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国际、国内专业认证为导向,以工程师资格认证为依据,结合“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的办学实践,借鉴吸收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全面推进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程

3、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探索具有“卓越工程师”素质的创新工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构建“三海一核”领域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平台,实现本科生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推进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科阶段,以“3+1”为基本模式框架培养工程师人才,学生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个阶段。二、校内学习阶段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等理论课程在学校完成,大约需要3年时间。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

4、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并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1.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1)主要原则:以“精英教育”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推动、打造品牌”为人才培养战略,以“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行业专业标准为人才培养标准,参考美国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认证标准,在学校新修订的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结合专业特点、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与企业共同制订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有利于创新型工程人才成

5、长的培养方案。(2)总体结构: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学生前3学期为基础教育阶段,按工科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加强基础、拓宽口径,为精英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从第4学期开始进入专业教育阶段,鼓励相同或相近专业打通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课程设置注重专业特色的突出,符合专业的总体要求,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3)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学校按照“目标性、系统性、规范性、实践性”的原则,对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优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平台,即:基础实践平台、专业

6、实践平台、能力拓展平台。基础实践平台包括: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课程实验;专业实践平台包括:工程综合训练、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能力拓展平台包括:学生科技活动、学生学术活动、学生艺术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业能力考试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学时,工科专业不得少于总学时的25%,约40周(1年)。2.跨专业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按照工科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目的是为了加强基础、扩宽口径,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阶段,学校鼓励相近专业打通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

7、专业选修课程平台,为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空间。同时,学校加大学生转专业力度,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束后,提供给学生在本大类专业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的机会,使个人理想、志趣和国家需求相结合,建立“基础宽厚、专业突出”人才培养模式。3.研究性学习方法从学校层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把推进研究性教学作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举措,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教学方法,尤其在专业课中应用研究性教学,鼓励教师及时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适当

8、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增设课外研学和课堂研讨学时数;从教师层面,摆脱传统意义上“教书匠”的定位,在研究性学习体系中充当“组织者”和“引导人”的角色。4.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校始终坚持“工学并举、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培养理念,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