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

ID:2567565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_第1页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_第2页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_第3页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拇指皮肤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freel.切取范围:腕掌关节以近轴线两侧1.5cm.皮瓣血运:包括拇指桡侧指背动脉,指背静脉及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注意事项:游离皮瓣时皮瓣远端应带>1cm宽的筋膜蒂。1.3.2偏尺侧缺损型治疗(1)应用拇指尺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轴线:甲根的尺侧缘与第一掌骨头尺背侧连线。旋转点:近节指骨颈尺侧或距甲根2.5cm水平。切取范围:第一掌骨尺背侧中段以近,轴线两侧1.5cm.皮瓣血运:来自拇指尺侧指背动脉,尺侧指背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尺侧分支伴行血管。注意事项:游离皮瓣时蒂部应带上>1cm宽的筋膜蒂。

2、(2)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轴心血管:第一掌骨背动脉的尺侧支,含指背静脉及桡神经皮支。切取范围:远端不超过PIP关节,桡侧不超过侧中线,尺侧不超过近节指骨颈的尺侧缘,近端不超过MP关节。旋转点:第一、二掌骨基底交叉点。1.3.3中央型缺损治疗如缺损纵径<2cm采用改良Morberg推进皮瓣修复。皮瓣设计:缺损两侧中线切口至MP关节横纹作V形切口,形成岛状皮瓣。血管蒂:两侧指神经血管束。手术方法:彻底游离皮瓣,推进覆盖创面,近端以V-Y方法直接关闭创面。如缺损纵径>2m,则采用上述3种方法均可。2结果本组26例中23例完全

3、成活,3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血运弹性及质地良好,外形满意。两点试验平均5~8cm,指间关节活动好。3讨论3.1应用解剖3.1.1拇指固有动脉尺侧指动脉为主要动脉(优势侧)桡侧指动脉常口径较细或呈分支状,在拇指近节中部,近节指骨颈及甲根部与指背动脉存在交通支[2]。3.1.2拇指尺侧指背动脉由拇指主要动脉直接发出(73%)或由第一掌骨背动脉的尺侧支形成(27%),位置恒定,沿伸拇长肌腱尺侧下行至远端,分布于拇指MP关节尺侧及拇指尺背侧,与中轴线距离0.7~1.4cm(平均1cm)

4、。3.1.3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在鼻烟窝处自桡动脉发出,位置恒定,斜行穿过拇短伸肌腱下方,经外侧下行,分布于第一掌骨背侧,拇指MP关节桡侧及拇指桡背侧,口径较细小。3.1.4主要交通支及皮支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分为桡侧及尺侧两组,与拇指掌背侧指动脉均有广泛交通支,拇指桡侧及尺侧指背动脉分别发出皮支供应第一掌骨背侧皮肤血运,并与指固有动脉形成交通支,分别位于第一掌骨颈及近节指骨颈水平。3.2拇指皮肤缺损修复中的问题拇指结构特殊,血供与其他手指不同。过去临床上应用邻指或带蒂皮瓣修复,由于蒂部较长,翻转点及面积问题,尤其对桡侧缺损难

5、以满意覆盖。疗程长,外观臃肿,感觉差,需二次手术。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常出现坏死,经血管解剖发现其轴心血管为第一掌骨背动脉的尺侧分支,如切取面积过大或过偏于尺侧及用于修复桡侧缺损,常因血运障碍而失败。3.3显微外科治疗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点质地弹性好,外观美观,皮瓣含拇指固有动脉或指背动脉及桡神经浅支伴行动脉形成的血管网,血运丰富,皮瓣内含桡神经浅支可供缝接,利于拇指感觉的恢复,上瓣切取后一般可直接缝合,供区影响小,手术一次完成,无需二次手术,疗程缩短。3.4注意事项术中应注意跨关节切口应为弧形或锯齿形,避免关

6、节挛缩,术中应尽量保持筋膜蒂的宽度以保证血运供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