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59419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2
《《伤仲永总结》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伤仲永》总结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作者 ,江西临川人, (朝代) 家、 家、 家。是“ ”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 。2、本文用 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 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二、注音矣()泯()称()隶()扳()谒()邑()卒()焉()耶()三、节奏划分:1.未尝
2、识书具,忽
3、啼求之。2.借旁近
4、与之,即
5、书诗四句,并
6、自为其名。3.其诗
7、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自是
8、指物作诗立就,其
9、文理
10、皆有可观者。5.父
11、利其然也,日扳仲永
12、环谒于邑人。6.余闻之也
13、久。四、字词A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奇,对…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2.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3.父利其然:利,认为…有利可图,名词意动用法。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意动用法。5.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做状语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名词作状语B一词多义之: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③余闻之也久:这件事,代词。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⑤卒之为众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
14、译。于: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④受于人者不至:被,介词。C古今异义或:古----今----是:古----今----D通假字日扳仲永:贤于材人远矣:四特殊句式:1.不使学: 句,省略了 ,即“ ”2.令作诗: 句,省略了 ,即“ ”3.还自扬州: 句,正确的语序是“ ”五重点字词翻译(画横线字),句子翻译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字词译:译句: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3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5自是
15、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余闻之也久。2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4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5曰:‘泯然众人矣。1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3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5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六简答: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v“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
16、能;v“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v“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又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2、本文采取了的形式,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有,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段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二段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形式。◆..二段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好处: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3、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1·五岁啼求书具。2·不学而能书。3·不学而能诗。4·指物作诗立就。5·其文理有可观者。4、作者为什
17、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详写方仲永的才能初露是为了突出他的神童天赋,与后来的“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世隶耕”,意在什么?“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6、从全文看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看,原因是他父亲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道理上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样,方仲永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18、“其受于人者不至也”)7、最后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属于?“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最后一段意在说明什么道理?采用了议论的形式“受于天”是指人的天赋。“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8、下列词语或句子有什么作用?A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B忽、即、立(三个副词)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C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侧面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D日扳环谒于邑人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