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47592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师生交往对话教学模式及其构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师生交往对话教学模式及其构建论文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生活形式。西方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交往是人通过使用符号来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以求得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共识的活动;“对话理论”则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的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生活形式。西方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交往是人通过使用符号来协调人们之间的行为,以求得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共识的活动;“对话理论”则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活动。哈贝马斯批判理论中的“交往行动理论”的解释:“交往”是指至少两个具有言语和行动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交往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的交流和非言语行动进
2、行的思想的沟通、心灵的对话和人格的相互影响。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和学生健全个性的形成。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教师只要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满足教师的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的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和接受。反之,在师生关系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不被信任和理解,无论是他平时多么喜欢的课程,他也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也会因为学生的抗拒,自己的努力没有回报,也无法产生成就感,师生共同对教育和学习失去信
3、心。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一个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即使课讲得那么精彩、专业水平多么精深,也无法使他的“教育”产生真正的效果。师生交往对话教学模式就是将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绝对地位的撼动,是对觉醒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尊重。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些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说,创设师生交往对话的教学模式、构
4、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这次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作为师生交往对话的主体之一,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主动地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师生交往对话的教学模式。一、多相沟通是前提人际关系是在沟通中建立的。首先在于交往对话的双方都要互相了解,当然,了解的前提是尊重。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主动去了解学生,疏通多种沟通渠道。了解、沟通的渠道可以有家访沟通:教师亲自走访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家访沟通也可以是电话沟通,但绝不是向家长告状;谈心沟通:与学生个别谈心,以一种平和的、关心的态度与学生谈话,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开会沟通:开课前召开
5、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搜集情况,提出要求,提前布置作业;参与沟通:在上课的阶段中,尽可能参与学生班级的一些活动,如文体活动等;作业沟通:主要是在学生作业上进行交流,像日记、周记、作文等作业容易反映出学生的思想,为了形成交流,要善于发现作业中反映出来的某种倾向,及时点评。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与教师探讨。要对学生提出反馈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教师的点评的意见后面再提出意见;干部沟通:与班主任或班级干部沟通是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也可以取得班干部和其也任课教师的有效配合。二、课前准备是基础师生交往对话教学模式,看似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随机应变,实则需要教师有充
6、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学生不经意中发挥主导作用。课前准备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情境准备,此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内容是“剧本”,“导演”如何激发“演员”进入角色,这就要依据上述师生沟通中彼此了解的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已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社会和自然现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旧知识等方面考虑。总之,交往对话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熟悉了解学生,又对教学内容熟悉于胸;既忠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师生互动中,会产生新知识,对此,教师要有所准备。课前准备的另一方面是作业。教师可把作业看成是联系学生的媒介,而不要让学生仅仅成为教材内容的复写者或做题
7、的机器。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情况,可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教师根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可为课堂教学提供情节铺垫;通过作业反馈,及时强化,因材施教。要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四个“便于”:便于学生发挥,可以把命题作业与选题作业结合起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尽可能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悟谈认识或做课题;便于组织讨论,题目设计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观点来,鼓励发散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加深认识;便于评估,一些事实性作业,答案可以是单一的,主要用于了解学生的整体倾向和理解记忆情况;对于一些复杂的认识性和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