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39838
大小:6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窝内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窝内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护理【摘要】目的:研究?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的护理,能及时发现并发症,减少伤残率,提高治愈率。方法:在对?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护理中采用眼观、手摸、询问和一般仪器检查的方法,对?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伤情进行全面观察。结果:重视?窝伤员护理的价值,研宄?窝伤员护理的措施,促进?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功能重建术后的愈合。结论:?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者只要临床抢救及时,术后护理措施适宜,术后无各种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关键词】?窝;解剖结构;创伤;功能重建;康复【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58-02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收治?窝部位解剖结构严重创伤9例,由于术后护理措施到位,恢复效果满意。现将我们护理措施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9例?窝内解剖结构创伤资料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17〜53岁;致伤?窝部位的原因:车祸致伤4例,枪弹致伤3例,挤压致伤2例;损伤组织:损伤?窝部位血管9例(?动脉9例、合并?静脉断裂2例)其中?动脉完全断裂4例、部分断裂4例、挫裂伤1例,?静脉断裂2例处。同时合并股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平台多发性骨折1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为2小时,
3、最长10小时,平均5.5小时,就诊时有9例足背动脉消失。2护理措施根据?窝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和结合临床伤情表现进行术后综合性护理。2.1应减少和降低外来因素对创伤者的危害,要保持环境舒适,室内安静,摆设整齐、清洁,室温维持在22〜25°C,温度过低可应用烤灯局部照射;室内禁吸烟;促进术后恢复。另外,术后用药小心谨慎,特别引起血管痉挛和有刺激血管作用的药品不能使用非要用药时可用其它的代用品。禁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粗纤维食物及多饮水,以防便秘。2.2应保持膝关节屈曲呈300功能位,为了使手术后的伤员?动脉处于松弛状态,使其侧枝循环血管不受牵拉、受压、变形和形成血
4、栓,保证伤肢小腿和足部正常血液循环,应保持膝关节呈屈曲位置,术后膝关节给予石膏托外固定,使其保持屈曲300功能位,保持悬空状态,术后病人半个月内严禁下地剧烈活动。2.3应严密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如皮温、颜色、毛细血管充盈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1次/15〜30分钟Kl〗,有利于早期发现术后各种并发症。我们从临床护理中体会到认为?窝解剖功能重建术后小腿容易出现几种血液循环改变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皮肤苍白或浅灰色,皮温下降,肢端感觉运动异常,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动脉搏动减弱消失,要考虑?动脉有痉挛、狭窄、血栓形成或血管不通畅的等因素存在。当小腿和足部血液供应不足时,肌肉
5、就会部分缺血、缺02,毛细血管透性增强,渗出液增多,组织细胞肿胀、变性,会使得小腿和足部胀痛;当?窝损伤修复术后出现小腿皮温下降,肢体肿胀皮肤颜色变为紫色或暗红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时,说明静脉回流障碍;当小腿和足背部皮肤出现苍白,局部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度消失,说明血流量减少、减慢,有动脉供血障碍;如患肢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可见张力性水疱形成,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要考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2〗。若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后的肢体放置与心脏同等高度,这样有利于肢体血供恢复及防止再发C3l3.3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例(其中有7
6、例局部功能恢复良好,2例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感觉运动障碍,4讨论4.1重视?窝伤员护理的价值,?窝就是膝关节后面的菱形凹陷。其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半膜肌,下内侧界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界为腓肠肌外侧头围成,其内有粗大胫神经、动脉、静脉等结构及分支;一旦受到外力作用时,不论?窝是开放性、闭合性伤或有无关节移位,都可造成?窝内各种组织严重创伤,如本组资料中单一致伤物就致?窝内血管损伤11例处,骨折6例,神经伤1例,且伤情复杂、伤势危重。膝关节是人体最大、功能最复杂的关节,伤后都要进行功能重建,保证膝关节的功能,所以?窝内解剖结构损伤护理价值十分重要,必须要谨
7、慎而科学的护理。4.2做好?窝内重建术后护理,在?窝内解剖组织结构复杂〖4〗,有软组织、神经、动脉、静脉及其分支和坚硬的骨组织,解剖功能复杂,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造成结构功能严重损伤。如本组资料中可见?窝部位血管损伤11例,其中?动脉完全断裂4例、部分断裂4例、挫裂伤1例,?静脉断裂2例处,并股骨下段骨折3例,胫骨平台多发性骨折1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给?窝功能重建增加了术后护理难度和提出更高要求,为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李银露,郭宴同,王满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