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1787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问题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碳经济的超越。但是,由于低碳经济利于环保的“公共物品”特性使得其初始状态是“利他不利己”的,所以难以依靠企业伦理自觉,需要法律规制,将低碳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进行调整。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契合也需要法律的调节。低碳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应该包括清洁发展制度、“公共物品法益”保护制度、低碳能源制度、能效标志制度、低碳消费制度等。 【关键词】低碳经济法律体系问题研究。 一、低碳经济及其法制的意义。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正式出现
2、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经过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由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环境和能源部长参加的“向低碳经济迈进”的高层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概念很快风靡全球并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并且在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中得到进一步肯定,2007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也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这说明低碳经济正在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低碳经济就其内涵而言,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
3、耗的经济,或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效应,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转变,具体可以体现为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要有明确的导向系统和可靠的支撑系统。法律具有促进、引导和规范的作用,我国在阶段首先应该注重低碳经济法制建设,以充分发挥低碳经济法制在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变革转型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功能。发展低碳经济,法制要先行。 二、我国发
4、展低碳经济的法律现状。 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方面仍处于薄弱的状态。 首先,中国的有关立法在体系上并不完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法律空白,有些问题存在已久,解决问题的法制规范还没有及时建立,客观上造成法律法规上供给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如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位,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会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其次,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不少法律规范文字表达不严谨、不明确,法律规范内容空洞、模糊,与
5、实际相距较远,弹性较大,这也是导致中国目前环境执法效果不佳、环保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另外,法律、规划规定的执行措施上虽然也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来激励公众与企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但是却没有规定细化的奖励手段与程序,导致在现实中不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法律对策。 (一)市场规制法方面的法律建构。 市场规制法,是调整国家对市场竞争及其他不公平交易行为进行规制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其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
6、益保护法。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需要科技的不断创新,我国内各城市间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企业间的差距,以及政府的投资力度差距等,势必会造成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低碳产业发展上的不均衡,结果必然导致相关低碳技术或低碳产业的市场支配地位,其利用知识产权而获得的支配地位极有滥用的危险。 另外,对于低碳经济这块大蛋糕,我国内不规范的市场体系环境和政出多门的法规细则,必将引发各企业在低碳经济的开发与发展过程中以追逐私利而做出有违市场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相关制度构建和配套措施需
7、要实践的不断丰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仅执行国家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我国的切实情况,制定关于低碳产品安全、标准、消费者的权利的相关法规细则,不仅可以衔接国家法律关于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规定,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在低碳经济的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增进社会总福利。 (二)宏观引导调控法方面的法律建构。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没有财政税收金融的大力支持,再好的构想也是空中楼阁。可以说,充足的财政支持、合理的税收负担、多样的融资渠道、活跃的金融产业是我国实现低碳经
8、济建设的原动力和新鲜血液。找到我国发展的财税金融法律制度障碍,坚持十六大“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要求,制定配套的政策及制度,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财政方面,可以从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两个方面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助。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规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物质方面的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大部分财政支出投向了一些本该由市场调节、自我发展的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而像环保工程这样需要财政资金扶持的公共领域,却总是得不到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