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

ID:25615743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1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_第1页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_第2页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_第3页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_第4页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日商品经济思想比较研究——以石门心学和清初实学为中心(上)论文摘要日本江户时代商人思想家石田梅岩创立的“石门心学”,作为“町人之哲学”、“道德性实践之实学”,阐述“商人之道”,提倡“正直”、“俭约”的经济伦理,对日本商品经济和社会职业伦理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理论贡献,被视为类似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促发资本主义产生的“新教伦理”。与此大抵同时,中国清初南方的“三大启蒙思想家”和北方的“颜李学派”都提倡“实学”,前者提出“工商皆本”、“大贾富民者.freelodern)晚期,都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江户时代(1603—1867,也称德川时代)是日本社会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传

2、统经济形态向近代市场经济过渡,这时也是日本文化发展的定型期和高峰期。石田梅岩(1685—1744)创立的“石门心学”即是关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与思想文化发展的产物,后经其高足手岛堵庵(1718—1786)等人的拓扬光大,对日本社会产生较深的影响。石门心学作为“町人之哲学”②或“道德性实践之实学”,在日本思想史和经济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石门心学与中国儒学有关,其阐释商人的职业伦理与赢利的合理性等,并赋予经济伦理以宗教意义,被研究者视为类似于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对日本从传统社会走向近代化及其发展历程产生影响。与此大抵同时代的清初中国,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同样进入一个新的

3、历史阶段,“实学”成为重要的社会思潮。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如稍早些的南方三大启蒙思想家,即黄宗羲(1610—1695)、顾炎武(1615—1682)和王夫之(1619—1692),北方的“颜李学派”,代表人物是颜元(1635—1704)、李塨(1659—1735)、王源(1648—1710)。清初实学的共性即力倡求实黜虚之实学,主张经世济民“崇实”“致用”。学人周知,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高度评价清初实学,认为顾、黄、王、颜诸学皆是“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赞扬其“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实际上,国际学界早有中国“文艺复兴”宋代说,李约瑟(J.Needham)

4、说过,“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日本及西方汉学家称宋代为一次“复兴”和一次“商业革命”,或称中国的“文化高峰”,还出现了影响很大的“宋代近世说”。我国学者也提出,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确发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变迁,而明清时代的许多思想可以追溯到那时。笔者基于20多年来的学习探索并先后向明清研究者讨教交流,认为中国历史上11世纪与17世纪无疑都是重要的转型时期,但就思想尤其是经济思想而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与拓扬。当然,17世纪的中国已有较大的时代变化,特别是西学传入对于中国学术体系的影响非此前可比,

5、但总的说来若干重大的变迁肇端于宋代,研究明清当上溯唐宋方能较为全面客观。例如,一般认为“实学”是明中叶以降三百余年的重要社会思潮,许多学者进行了多方研究。笔者曾论证中国较有系统的“实学”并非起自明清而是宋代,至明清而光大;宋代浙东学派讲求实利功效力倡“经世致用”之实学,开明清事功实学之先河,而经济思想应是“实学”的重要内容。①清初实学发展了宋明以来的经济思想,在商品经济和职业伦理方面提出若干建议主张,并对此后的思想家特别是维新士人产生影响,值得认真研究。此外,石门心学与清初实学都不主张坐而论道,都很重视普及民间教育,以求践履“学以致用”,在两国的学术史、教育史上都具有

6、鲜明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三宅石庵等开设的怀德堂和石田梅岩的弟子手岛堵庵开设的明伦舍等,开展专门性的町人及其思想家的培养。私塾在日本教育发展史上意义重大,明治维新后成立的高等学校许多就是私塾的发展,例如大名鼎鼎的庆应义墅。在接受“兰学”等并经历幕藩体制下的“日本化”发展,日本民族文化和精神气质伴随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整合凝聚。文化的町人化、庶民化特征明显,而且兰学、国学、古学、朱子学、阳明学并存,经济思想也呈现一定的学理谱系,迄今的日本经济思想史研究一般都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然而,由于中日社会结构、制度基础、思想文化、民族特性诸方面的差异,经济思想对两国近代化的历史转型与社

7、会发展产生的实际作用是不同的,这不仅影响了两国后来的发展道路,而且积淀而为直至今天两国国民不同的思维习惯与经济观念。本研究是在前述科研的基础上,采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基本史料及前人相关研究进行尽可能地搜集梳理,对思想家提出的概念范畴,进行语义解释和学理分析,重点考察直接作用于社会转型的商品经济与职业伦理思想,研究经济思想与普及性教育对社会变迁的影响。深入到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学术渊源背景,以求对两国重要学派的商品经济思想作出较为全面的阐释,并揭示中日两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思想基础之异同及其深远影响。近代化转型是一个系统性的历史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