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ID:25603168

大小:350.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20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_第1页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_第2页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_第3页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_第4页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本节分三个部分: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创作的,为什么创作。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研究创作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机制和具体构思方式。文学创作的物化阶段:研究作家如何用文字符号将构思成果从心里移到纸上。一.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材料的储备文学创作材料:是文学赖以写作的基础,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无意获得的生动丰富而又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特点:社会生活是文学材料的唯一源泉。与现实生活中材料的客观性不同,文学材料与作家的某种情感结合在一起,具有主体性。材料储备的四个阶段:感受刺激—形成信息—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2、。材料获取的四种途径:根据精神的集中程度分为:有意获取和无意获取根据获取渠道分为: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艺术发现定义:作家在积累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127页3句)例证:周作人《吃茶》——自由知识分子贾平凹《丑石》——陕西作家的朴实艺术发现的特点:从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背影》: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

3、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从内容实质上说,是作家深层心理内容的反映,与作家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敏感度密切相关。从构成因素上说,是作家内心体验与外在事物的结合,因此事物的外形虽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已经与现实中的事物完全两样。艺术发现的功能:文学创作赖以发生的根由,艺术发现往往能照亮作家的生活,促成创作的产生。例证:茅盾写《春蚕》由报纸记载蚕农纷纷破产。是决定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创作动机定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创作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内在情感

4、表达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动机。功能:文学创作得以施行的动力。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由一定创作动机驱动,运用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按一定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三个阶段:形象的受胎:由生活的触动,产生创作某一艺术形象的冲动。形象的再孕育:对形象进行深入思索,挖掘其深层内涵。形象的基本完成:通过具体的结构安排,将尚且模糊的形象清晰化。蒋孔阳:“生活和人物如何具体化,如何在作品中活起来,并如何系统而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呢?这就有待于情节和结构了。(《形象和典

5、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0年,201页。)艺术构思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回忆与沉思回忆:在大脑中搜索回忆已有文学材料的心理活动。沉思:在寂静和孤独中队内心某个形象或者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想象与联想想象内涵: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者创造某种形象的心理活动。类别:再现想象:主体心理对外部事物和形象的复现。比拟想象:主体心理对抽象的东西进行形象化。“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虚构想象:主体心理虚构现实中不存在的形象。“我是一只天狗/我把日来吞了/我把月来吞了”想象对文学的重要作用文学要用形象说话,必须借助想象缀合、改造作家记忆中的印象伏

6、尔泰:我们看到人、动物、花园,这些知觉便通过感官而进入头脑;记忆将他们保存起来;想象又将他们加以组合。(《哲学辞典》)通过想象进行体验,补充作家生活之不足。吴中杰:作家应该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艺术想象可以把作家带入特定情境,摹拟描写对象的神态,体验描写对象的心情,以弥补自己生活经验之不足。(《文艺学导论》,99页)联想内涵:由一形象到另一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类别:接近联想:时空接近所产生的联想。例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类似联想:特征类似所产生的联想。例证:《灯下漫笔》《荔枝蜜》对比联想:特征相对所产生的

7、联想。例证:《有的人》灵感与直觉灵感内涵:思维活动中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过程中,突如起来的一种顿悟。陆机:“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文赋》)运行机制:偶然的发生,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晶。特点:偶发性、瞬时性、兴奋性,创造性直觉内涵:思维活动中,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的底蕴和本质作出直接的揭示。特点:感性与理性的融合。王夫之:“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姜斋诗话》)童庆炳:“艺术直觉是一种不经过逻辑的分析与推理而直觉地感受到对象的内在意义的能力。一方面,它保持了感性认识的特点,永远保持着具体的、生动的事物

8、,一时一刻也不离开感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它又超越感性的动能,在一瞬间直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102页)运行机制:省略了推理并不是不要推理,直觉来自于作家在无意识层面,根据经验对事物的迅速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