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ID:25591871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_第1页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_第2页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_第3页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_第4页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罗曼·罗兰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德商建设。殊不知,孩子的“德商”高也是将来成才的绿色信号。  “德商”也是智商之一  哈佛大学教授兼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斯,根据个人养儿育女的经验,结合他周围

2、人教育孩子的心得,著述出版了《孩童的道德智商》。他认为:  1、道德智商不只是背诵条规得来。我们学习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对待他人时,也逐渐形成我们的道德观。这个学习过程,是从我们所见所闻而记于心中的,而成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  2、要小孩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当我们想教导小孩子时,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

3、大的行动者,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罗曼·罗兰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贝多芬  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德商建设。殊不知,孩子的“德商”高也是将来成才的绿色信号。  “德商”也是智商之一  哈佛大学教授兼精神病专家罗伯特·科尔斯,根据个人养儿育女的经验,结合他周围人教育孩子的心得,著述出版了《孩童的道德智商》。他认为:  1、道德智商不只是背诵条规得来。我们学习怎么跟人相处、

4、怎么对待他人时,也逐渐形成我们的道德观。这个学习过程,是从我们所见所闻而记于心中的,而成人的道德行为如何,小孩子是最敏锐的觉察者。  2、要小孩说出他们如何看待成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确实也是我们的观察者。当我们想教导小孩子时,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  3、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在传达信号给我们的孩子。所以说对于道德智商的注意应从孩子们诞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因为他们会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我们要相信品格胜于知识。  4、在小孩进小学前后,他们开始为这世界设想种种原因,如事情为什么和

5、怎么发生的,及他或她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待人处事。这是小孩的良知开始启蒙的年龄,他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道德观,同时,小孩也开始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性格。  5、作为父母,面对孩子较难理解的举动,不应只一律责备,而应尝试用一颗童心,去理解和开导他们。因为只有有了沟通和理解,才能打开心扉,慢慢建立桥梁,将其纠正过来。  什么是道德商数?  其实德商就是善良,尽到责任与尽全义务的善良。科尔斯在《孩童的道德智商》中提到一位小儿科医生在医务活动过程中对儿童道德智商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心态。他曾接

6、触一位患上血癌而将死去的女孩担心自己会成为一个负担,增加母亲的忧愁;有一名男孩子在车祸中弄伤右手,他不仅为自己感到难过,他更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难过,因为他父亲喜欢棒球、喜欢教他打棒球,家长之友《孩子的“德商”也需要培养》(..)。  “德商”是孩子情感体验的必然结果  孩子最初的情感体验只表现为美感的体验,美感是人对事物是否符合一定的审美标准所产生的体验。新生儿就有爱美的倾向,随着感知和思维的发展,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孩子逐渐掌握了审美的标准,美感得以发展。  孩子不仅喜爱整洁、色彩鲜艳的事物,厌恶

7、陈旧、形态丑恶的事物,而且能从音乐、舞蹈、纸工等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中产生美感。孩子的美感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道德感发生了联系,因为孩子的具体形象——有形美感发展到一定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便又产生了笼统抽象的无形美感,多表现为人事行为,活动美感。而人事行为活动美感,就是优秀的道德,这时的喜爱与道德感是一致的。  道德感是由人的道德需要能不能得到满足引起的,始终伴随着道德认识产生的内心体验。孩子的道德感是在成人正确教育下逐步形成的,成人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人对儿童行动的评

8、价及情绪表现,使3岁孩子产生了道德感的萌芽,在完成成人指定的某项要求时,会出现愉快满意的情感,而成人的责备会使孩子产生羞愧感,但并非真正认识自己的过失。  随着孩子认识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的提高,在孩子园的集体生活中,逐渐掌握了各种行为规则。有关研究表明,71.67%的4岁儿童能运用一定的道德行为规则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并产生相应的道德体验,对自己的犯规行为产生羞愧感,表现为低头、脸红、手摸衣服等。当他更大一点的时候,儿童的义务感范围逐步从亲人扩大到同伴、老师,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