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74878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借鉴成功经验 改革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鉴成功经验 改革阅读教学 1989年至今,已有成都、青岛、沈阳、马鞍山等几次全国阅读教学观摩会,认真研究观摩课经验,对改革阅读教学,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次观摩会,每次间隔二至四年。每次都经过全国范围的研究实践,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并提出一两个问题在今后几年内解决。 成都观摩会,着重解决文道统一的问题,基本功训练问题。但基本功该如何练,指导乏术。因此,大会提出了怎样教给学习方法的问题。 青岛观摩会,观摩课在体现教给方法和应用整体观点指导教学方面有长足进步。但如何省时高效,尚无突出表现。因此,会议提出了改革课
2、堂教学结构问题。 沈阳会议,在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方面有所突破,语言文字训练尤其是朗读训练十分突出。但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仍没有多大改变。因此,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马鞍山观摩会,好几方面有出色表现,如努力体现素质教育,语言训练方法较为多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所增强。会议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语教学体系作为目标提了出来。 四次观摩会,特别是青岛会议以来,会议组织者一直把素质教育作为着眼点和归宿点,把强化大纲意识和正确使用教材作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措施。综合观摩会的经验,要实现课堂教学素质化,必
3、须估重视以下几点: 1.不断深入认识科学性质。 对学科性质认识得越深刻,语文课就能上得得心应手,越能上出语文的味来。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的属性,就像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分割。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题中之意。语言文字训练扎实,思想教育能打动人心,这样的课才是好的语文课。 其次,对思想性和工具性分别有深刻的认识。先说思想性,要挖掘蕴含在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包括政治的、道德品质的等,同时要做到情理结合,既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再说工具性,语文是工具它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但怎
4、样才能掌握这一工具?应该说还有更基础的工具这就是词句。因此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把词句训练作为最基本的训练。这在大纲中有明确有规定,在几届观摩活动的优胜课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能抓住重点词句又训练得法的课应得到充分肯定。 2.要认真钻研教材。 教本教本,教学之本,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教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钻研教材,要从宏观上着眼,要通览教材,至少要把握所教年段的教学要求,包括思想教育的、知识的、能力的,乃至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要在微观上着力,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课文要一篇一篇地学。对课文的钻研,要从厚到薄
5、,教师读教材要厚,从字词句到段落到篇章到表现手法,甚至是背景材料读得越厚越好;传授给学生的要薄,要把精华和适宜学生接受的东西引导学生掌握。 对教材的研究是无止境的,要常研常新。如《白杨》一课,1989年江苏孙双金、1995年北京李明新、1997年山西段步刚都以此课获奖,在教材的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孙双金以文中三个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循着文章思路读。李明新则以孩子知道的为突破口,去探寻孩子不知道的内容,而孩子不知道的又恰是爸爸要他们知道的,是爸爸的心。段步刚则另辟蹊径,抓住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一句深入发掘,让学生在完成几道填空题的同
6、时弄懂这儿→戈壁滩→边疆,它们→白杨→爸爸妈妈→孩子,从而理解本文的以物喻人表现边疆建设者的崇高理想。以上三位老师,抓的词句和着力点尽管不同,但都做到了文道结合,情理相生,使学生深受教育。 3.要转变教学思想。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已成定论。只有把学生当主体,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学,积极地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时时注意纠正对学生的认知偏差,不要认为自己懂的学生也一定定懂,不懂就是启而不发,也不要认为学生是一片空白,什么都要教。上述的认知偏差,是导致学生被动地学的主要原因。我们要从学生的
7、角度考虑怎样才能学懂,再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学懂。1997年上海陈娟娟老师执教的观摩课可以说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范例。她在课始的复习后就转入让学生质疑,不是课文重点的就边质疑边指导学生释疑涉,及课文重、难点的就留待讲读时解决。在讲读过程中,她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她只起思维导向和指点迷津的作用。 4.要辨证地运用教学方法。 大纲里所提到的教学方法,都是对教学实践的科学概括,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教学中运用的效果如何,都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如有的教师擅于激发感情、朗读好,他在教学中以读代讲效果奇佳。有的教师口讷,但讲课条理性强,他用
8、谈话法教学,学生也能学得明白。这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呢?有的课文语言优美,感情浓郁,用朗读法,学生则乐于接受。有的文章语句深奥,用提问法则能使学生知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