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65506
大小:59.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1
《“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和而不同”的现实意义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和”与“同”,很典型地代表了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当和的观念被付诸实践,就形成了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国家兴盛的理想状态是和谐:君臣之间、官民之间、国与国之间、朝野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协调,利益趋于一致;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和谐:有限和无限、虚与实、似与不似、刚与柔、抑与扬等等因素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人们处理事务、人际关系也崇尚“和为贵”,用自我克制来消除矛盾、分歧,用相互切磋来发扬各自所长,通过寻找利益的一致之处,把各方的不同之处加以协调。“和”的最终旨归,是人的内心的心性平和,也就是说,它的最后落脚点,
2、还是人自身的生存状态。早在西周末年,约当公元前800年上下,郑国的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见《国语·周语》)。史伯为了阐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指出只有一种声音谈不上音乐,只有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只有一种味道称不上美味,只有一种东西则无法比较(“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到了公元前500年前后,即春秋末期,齐国思想家晏婴以“和羹”、“琴瑟”为例,进一步阐明了和与同的差异,认为只有承认不同,才能“相成”“相济”,否则,“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见《左传》昭公二十年)他认为从日常生活到国家
3、大事,都是靠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相成”“相济”,形成和的局面,方能生存发展;如果拒斥不同,追求一律,只能一事无成。晏婴以佳肴和音乐为例说明,高明的厨师,调和五味烹制鱼肉,因五味的味道各异,经过彼此调剂综合,才制成美味。音乐亦然,在主旋律之下,由急缓、疏密、刚柔、高低、强弱等不同音符,谱成一支曲子,使闻者感到悦耳。君臣之间也应当如是,“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晏婴认为如此切磋才是和谐。应当说,古人对“和谐”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精神。 与晏婴同时代的孔子,更把和同思想提炼为道德箴言,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论语·子路》),把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作为判定“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学问有道德的人,通达事理的人,只要求在不同见解中能互相尊重、吸收、融合,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随波逐流;而那些没有学问、缺乏道德的人,总是与世浮沉,盲目趋同,甚至同流合污,虽共同谋事却各怀异心。这种认识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而不同”承认多样,承认差别,承认矛盾、冲突乃至对抗。这是“和”的基本前提。正因为有对立面的存在,有多样的差异,才有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不同的经济形式,不同的利益追求,不同的
5、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包含着对这种多元并存的承认与宽容,协调与平衡。假如“和而同”,则千篇一律,没有差异,社会就不成其为社会,谈何发展?假如“不和且不同”,则矛盾激化,无法调和,社会同样不成其为社会,更何谈发展?惟有“和而不同”,既多元和谐相处,又各具特色,互补互济,共同发展,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之路。和而不同思想的要旨是:第一,事物是各各不同的;第二,不同事物互补互济,于是第三,整个局面因之而和谐。求同存异正是体现了“和而不同”,是“和而不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运用和发展。用“和而不同”
6、思想处理人际关系,就要“与人为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携手进步;用“和而不同”思想来指导政府工作,有利于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防止决策的重大失误。在日常生活中,所谓“和而不同”,就是对上不盲目附和,能如晏婴所说的那样提出不同意见,使决策更完善;对下能容纳和听取不同意见,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和睦相处,相互切磋。所谓“同而不和”,则是对上迎合附和,不表示不同意见;对下搞一言堂,对自己的意见只能赞成,不能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显然,“同而不和”不可能导致真正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是正确的致和之
7、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低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能否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重要条件。当今有些领导干部,搞不清“和”与“同”的区别,对“和谐”还存在着一些误解,甚至片面认为,“和谐”即是“同一”,如果稍有不同、稍有分歧,就认为是“不和谐”。因而,在贯彻上级精神时,他们习惯于“照本宣科”,照抄照搬,不敢发挥;习惯于“一言堂”,粉饰矛盾,掩盖问题,自以为是,闻过则怒,容不得相左意见。于是,在他们周围,就必然会有一帮“同而不和”的小人,肉麻的奉承之语此起彼伏,无原则的附和之声不绝于耳。他们看似表面同声一气、高度统一,实则勾心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