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ID:25564776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_第1页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_第2页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_第3页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_第4页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_第5页
资源描述:

《《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左传》、《国语》筮数“八”之初探摘要:《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对于我们考究先秦人们治《易》之基本情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八”字之谜乃《左传》、《国语》中存留至今的“阙疑”,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八”字之疑阐发一下个人浅见,旨在抛砖引玉,与读者朋友共同商榷。关键词:左传;国语;筮数;八Atentativeresearchonthedivinationnumberof“eight”recordedinZuoZhuanandGuoYuHANHui-ying(CenterforZhouyiandAncientChinese

2、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DepartmentofPhilosophy,ShandongUniversity,Jinan250100,China)Abstract:AsimportantclassicsrecordinghistoricaleventsoftheSpringperiod,ZuoZhuan(Zuo'smentariesontheSpringAnnals)andGuoYu(RemarksofMonarchs)couldexertfunctionsstanceinIChingl

3、earningresearchofthepre-Qintimes.Thecharacterof“eight”(八)hasbeenapuzzleleftbyZuoZhuanandGuoYu.Onthebasisofthepredecessors'achievements,theauthorelucidatedheropiniononthecharacterof“八”,toinduceotherstoeforsoPlainText>KeysoPlainText>  引言《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典籍,《周易》以筮书的面目出现在书中,并展现了其

4、逐步向哲学演化的步伐,两部书中与《周易》有关的记载共有二十二条,前人对这些“筮例”多有研究。首先,《左传》、《国语》表明了《周易》在当时的性质及其社会地位。在二十二条记载中,有六条是引证《周易》经文来说明问题或阐发观点,而其余的十六条则是以《周易》或其它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吉凶祸福。这说明,《周易》在春秋时代是一部筮书。而所占之事,小到目前之行事,大到将来之命运,均见于公、侯、大夫等上流阶层的活动中。其次,分析所记载的筮例,显示了春秋人解卦“筮无定法”的情况。考《左传》与《国语》,古人用《周易》解占,涉及多个方面,如本卦和变卦相应的卦名、卦象、卦辞,本卦和

5、变卦相应变爻的爻辞,等等,并且他们对所占卦的推断,全随自己的理解做出解释,没有绝对的公式可循。如穆姜认为对卦辞的理解,还要以占问者的品行而断。(《左传·襄公九年》)又如惠伯解卦,先以所占事的正邪为前提。(《左传·昭公十二年》)正如《系辞》所云:“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再次,《左传》《国语》呈现了春秋时代有关占筮的一些惯例。一是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筮论事尚未以“九”“六”指称一卦的某一爻。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一例中,蔡墨称《干》卦初九爻为:“《干》之《姤》”。二是春秋时人们用“某卦之某卦”的方式来表示所占卦的本卦和变卦,有时又称本卦为“贞”,变卦为

6、“悔”。三是春秋时代人有时也把内卦称为“贞”,外卦称为“悔”。重要的是,弄清这些惯例的具体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占筮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左传》《国语》提供了后世解易的体例之萌芽。遍考二十二条筮例,大多都兼顾象数和义理两个方面解占的倾向。从象数的角度看,《左传》《国语》中的筮例,体现在对“卦变”、“卦象”、“互体”等解卦方法的应用。这些原始占筮意义的解卦方法,启示后世人们去探索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解说《周易》经文。这样,便逐渐发展成为一整套较为全面和复杂的象数解《易》系统。同时,《左传》《国语》筮例中也不乏通过对卦名、卦辞和爻辞的解释来阐

7、发自然及人事哲理的例子,这开启了后世义理解易之先河。另外,《左传》《国语》还反映了先秦时代人们的一些社会人生情状。如《左传·昭公五年》中“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这不但反映了以十日为一旬的古代记日法,而且揭示了先秦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但由于所考文献的数量有限,关于这些筮例,至今仍存在一些“阙疑”。在三个筮例中出现的筮数“八”的具体含义就是其中问题之一,本文仅就此一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发一下个人浅见。论八我们先看一下这三个筮例的原文是如何讲的。《国语·晋语》: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

8、,闭而不通,爻无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