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

ID:25560832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1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_第4页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关于语言学跨学科研究的若干思考 1.引言  语言学研究一直存在纵向和横向发展两种倾向。前者试图建立自主语言学,后者力求在不同学科建立跨学科的联系,以解决种种复杂的语言问题。虽然两者对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有贡献,但当前更倾向于跨学科发展。[1]本文将概述语言学研究的上述两种倾向,一种是语言自身的纵深发展,让语言学更为细化和深化;另一种是语言学与另一门学科形成交叉学科。本文将以认知语言学为例,探讨这门交叉学科产生的背景、理论成果及其研究发展前景。  2.语言学研究中的两种倾向  语言学研

2、究一直存在两种倾向。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上半叶,呈现纵深发展的趋势,对本学科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使语言研究日趋细化和深化。这些研究大致有如下支派,例如:  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Linguistics)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Linguistics)  形式语言学(alLinguistics)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Linguistics)  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Linguistics)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Linguistics)  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语言学呈

3、现横向发展倾向,力求建立不同学科间联系,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形成交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以解决复杂的语言问题。例如:  1.认知科学+语言学→认知语言学2.心理学+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3.计算机科学+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4.神经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  5.社会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就语言学学科的发展而言,跨学科研究的横向发展是语言学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未来语言学发展的主要方向。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迅猛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3.语言学跨学科研究成果  3.

4、1国外跨学科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末,对跨学科做理论探讨和实验分析的著作越来越多。1968年,第一次国际跨学科研讨会召开后,由柯斯特编著了《超越还原论:阿尔巴赫问题论丛》一书。1970年9月7-12日,在法国尼斯大学召开的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标志着对跨学科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会后出版了《跨学科学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问题》。该书成为跨学科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国际学术界也有很大影响。  1979年,有关跨学科的重要著作《高等教育中的跨学科》问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1975-1976年度人文科学跨学

5、科研究生计划主办的研讨会论文集。  1980年,国际跨学科学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以跨学科科研和跨学科管理的研究为中心,成功组织了多次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  1981年,雷斯韦伯编著的《跨学科方法》由法国大学出版社出版。1986年,跨学科问题专著《跨学科分析和研究》由美国洛蒙德出版公司出版,标志着跨学科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1990年美国跨学科学专家克莱茵出版了第一部由个人独立执笔完成的专著《跨学科学历史、理论和实践》,标志跨学科学已进入一个系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2000年由德国教授Peter.收集整理知语言

6、学理论进入中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国内研究者在吸收国外先进理论的同时,结合汉语实际进行研究,参与理论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创新。国内语言学家已开始使用认知语言学来研究我们的母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原型范畴、概念隐喻、转喻及语法化等一些领域的研究也卓见成效。4.2.1范畴化理论  语言的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焦点。现阶段的研究,国内研究者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从范畴的典型性、范畴的认知工具以及象似动因去揭示语言现象中的认知。而是开始从范畴化的概念入手,来研究范畴化的目的及其与方法论的关系等几个方面问题。但是由于忽略了

7、概念范畴本质在人类认识的完整过程中的作用,导致在解释一些范畴原型理论时出现了矛盾。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学者开始对非范畴化理论的含义、特征、动因及理论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究。  从我国范畴化理论研究进程开看,学者逐步深化对范畴化问题的探究,在认知科学、语言学科、科学方法论之间搭建起一座跨学科研究的桥梁。  4.2.2原型理论  原型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起点[3]。我国对原型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层面。一些学者将原型作为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参照点,在对外学习者的

8、观察与研究中发现,学习者所有概念的建立都是以原型为中心的动态变化[4]。我国的语言研究者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外语教学中,有利于外语教学的展开及相关教学误区的纠正。  4.3.3隐喻及转喻理论  语言学家把隐喻看作认知思维的一种基本手段。我国初期研究主要是对汉语语篇标题和正文间的组织作用上,而作为认知主体的施喻者和受喻者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