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

ID:25529652

大小: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0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_第1页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_第2页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_第3页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_第4页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蔡元培的性教学观[摘要]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高等家,他在整顿、改造和建设北京大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而新颖的研究性教学观,涉及了研究性教学观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法。研究和借鉴他的研究性教学观,对培养研究性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蔡元培;研究与教学统一;研究性教学原则;研究性教学方法蔡元培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在整顿、改造和建设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的过程中,对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研究性教学观,这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培养研究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研究与教学统一何谓研究与

2、教学统一?对此,蔡元培在《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一文有精深的论述:“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下自动地研究学问的。”[1](P248)也就是说,教学与研究必须统一。在他看来,大学教学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灌输固定知识”的注入式教学,而是对学生研究学问的引导和启发,因为“大学本来以专门研究为本位,所有分班讲授,不过指导研究的作用”[1](P360)。大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硬记教员讲义”,而是在教员指导下“自动地研究学问的”,学习即研究,而“研究学问,当然要有专门的教员

3、指导”[1](P366)。“若是分班讲授与专门研究能同时并进,固然最好”[1](P361),所以“大学不但是教育与指导学术于学生的机关,而实在是教员与学生共同研究的机关”[1](P413)。教师与学生共同为学术研究而共处,教与学在研究学问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这种研究与教学统一的思想,是蔡元培的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渗透到研究性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阐释它的内涵。1.研究与讲授结合在《教与学》一文中,蔡元培既反对“学而不教”,即不搞学术研究,年复一年“永不修增”地在讲堂上重复过时的讲义;也反对“学而不教”,即肯钻研学问但不谙教学方法;更反对“不教不学”,即对所教

4、的学科没有透彻的了解与持续的研究,又不谙教学方法。他倡导“既教且学”,将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那么如何做到研究与讲授统一呢?他提出了如下的策略:首先,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更新教学内容。蔡元培强调教授及讲师不仅仅是授课,还要不放过一切有利于自己研究的机会,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保持活力。他要求“教员对于所教的学科,不断地继续研究,因而每次必有增加的新材料”[1](P412)。学术创新精神是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因为“研究学问,是接受一种有系统的知识,而窥破他尚有不足或不确的点,专门研求,要有一种新发明或新发现,来补充他,或改正他”。如果只接受一种有系统的知识,而“不尽力于新发明或新发现,也就不是

5、研究”[1](P573)。学术“研究之目的,在于发宇宙之秘奥,成事物之创造,崭然有新的发现与发明”[2]。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不但世界的科学取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他”[1](P248)。经过教员的不断研究,“组织最新的学理”,因而讲义的内容得到了充实和更新,提高了学科的学术水平。把这些富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就能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极大地“提起了学生研究学问的兴会”。其次,倡导学术讲演。蔡元培针对当时师资坠落,学术消沉,教师墨守其所学,不能修业问道、增进知识的状况,提倡学术讲演,认为学术讲演有助于振兴学术,引起“求学问道之心”。蔡元培、钱

6、玄同、陈启修、李大钊、马寅初、李四光、陶行知、李书华等校内外学者都参加过学术讲演。外国的知名学者如美国的杜威、英国罗素、印度的泰戈尔等也应邀讲学。讲演的内容既有普及性的介绍,也有专题学术报告,几乎涉及人文科学、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讲演收到了引起师生“研究的兴味”的效果。第三,指导学生研究学问的方法。蔡元培要求“若干学生必有一个专科的导师。应读什么书?应做什么样的研究?有什么疑义,研究的有什么结果,都是在师生谈话间随时指导”[1](P361)。第四,因材施教。蔡元培要求研究性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因为“人体不同,营养料不能完全相同。个人特性不同,教学者所授与之知识,亦决不能

7、完全相同”[3]。选科制的推行,既为教师按照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成果来开课创造了条件,也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精神。据冯友兰回忆,“蔡元培到北大以前,各学门的功课表都订得很死。既然有一个死的功课表,就得拉着教师讲没有准备的课,甚至他不愿意讲的课。后来,选修课加多了,功课表就活了。学生各人有各人的功课表,说是选修课也不很恰当,因为这些课并不是先有一个预订的表,然后拉着教师去讲,而是让教师说出他们的研究题目,就把这个题目作为一门课。对于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