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16071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韩国“新村运动”对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韩国“新村运动”对青岛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韩国的“新农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于2005年正式提出。但事实上,在中国,特别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几年前便开始实质性地推进新农村建设。青岛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实行“二园一城”建设,通过建设农业园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建设工业园区,推进农业工业化建设;通过建设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2004年的“七个互动”文件切实从城乡要素、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财政收入等方面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2005年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青岛市提出了“深化七个互动”文件,以此建设较为完善的农村建设体系。2
2、006年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进“十八件实事”,2007年抓好“四百工程”,同时对全市农村加强基础建设,“五化”工程效果显著。2008年,青岛市重点扶持1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10个“一镇一业”示范镇,财政支持三农资金达20.4亿元。对青岛和韩国新农村建设进行客观的比较,有利于从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更好的推进青岛市的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内容、目标、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二)韩国、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相似之处 1、建设初期的思路基本相似 1970年4月韩国政府号召开展以“勤劳、自助、合作”为主导精神的乡村建设运动,主旨表明了农民是主体,运动作用的对象也是村
3、民,运动是否成功也要看村民。我国在2005年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建设思路与韩国基本相同。中韩两国的农村改革都特别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实现两个积极性的有机结合。尽管在农村改革的形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但其实质内容却都是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自主权,目的都是更充分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民的生产潜力调动和发挥出来。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是提高农民收入,但是如何使农民增收,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却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韩国新村运动初期,以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切入点,激发农民参与新村运动的积极性。与韩国相类似,2008年青岛市提出了
4、以实施“五化”(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建设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每年扶持1000个中等收入以下的村实施以村庄道路硬化为重点的“五化”建设,到2010年使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五化”目标。与此同时,推广清洁能源,继续扶持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逐步扩大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 2、农村内部问题基本相似 青岛市当前农村面临许多宏观问题,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同样存在。比如: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规模化经营小、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1970年韩国新农
5、村运动开始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5%,人均耕地0.071公顷。据2005年统计,青岛市农村人口占青岛市总人口的52.3%,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城乡发展失衡基本相似 青岛市被形象的誉为小城市大农村,强工业弱农业。20世纪70年代初,韩国与青岛目前的状况类似,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阶段,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1970年韩国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75%,而2006年青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3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46元,仅为城市居民收入的42.7%。 (三)韩国、青岛市新农村建设
6、的差异 1、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韩国新村运动起始于1970年,当时韩国处于工业化兴起阶段,而青岛市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说明经济基础比韩国更为成熟。因此,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和主要矛盾也不同。韩国当年要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而青岛市现阶段要在解决农民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城乡差距、工农差距以及农民收入问题。 2、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联系机制不同 韩国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联系机制是农村社区,例如,在包括劳动力和其他物质资料在内的各项投资总额中,以上的投资来自村庄及村民个人。青岛市甚至中国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联系机制则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除了土地属于国有且由农民承租使
7、用、使用权一定年不变以及大型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由国家投资建设外,其他所有生产经营性投入均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户承担。 3、农业工业化发展路径不同 在农业工业化发展路径上,韩国是由集中到分散,而青岛市则是由分散到集中。韩国工业化初期阶段,过于强调工业的集中布局和规模经济效益,导致1970年代初韩国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在空间上的严重失衡,制造业主要集中在首尔和釜山都市区。1973年韩国提出了“新村工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