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

ID:25514432

大小:4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_第1页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_第2页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_第3页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_第4页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概念教学水平九江市同文中学瞿芳数学概念是数学的逻辑起点,是学生认知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数学概念教学通常采用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的方式进行,而大多数教师习惯使用概念同化方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过程比较简明,能使学生比较直接的学习概念,因此被称为“学生获得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方式”。然而概念同化教学方式偏重于概念的逻辑结构教学,一个相当普遍的倾向是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一带而过,接着很快便转入教师对各种题型的反复介绍和学生对大量题目的模仿和练习,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概念却无法加以运用,从而造成很大一部分中等生及学困生由于对概念理

2、解不深而导致解题时错误屡屡发生。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与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新课标提出:“对于数学概念教学必须反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形、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面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数学概念教与学模式中走出来。美国教育学家杜宾斯基(EdDubinsky)等人在数学教育研究实践中提出的APOS理论,对数学概念教学很有启示。该理论集中于对特定学习内容——数学概

3、念学习过程的研究,提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要经过“活动”、“过程”、“对象”、“图式”四个阶段。APOS理论强调把概念寓于现实社会背景中,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体验与现实的联系,从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用数学方法组织和建立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包含着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思想方法和概念的形式化等,而达到建构数学概念的目的,这与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主动建构是相一致的,顺应了当前数学教育的改革,下面我就以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设计。下面呈现的设计思路以之前讲了“解析几何序言课”为前提,在“序言课”中,已经介绍了笛卡

4、儿发明了坐标系,用有序数对(x,y)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从而把几何研究转化成为对应的代数研究等。一句话,通过序言课,学生已经从宏观上了解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本课是学生按解析几何的“基本套路”解决问题的首次实践,也就是要以直线为载体,学习坐标法——将几何语言转化成代数符号语言,这里有建立“基本规范”的重要任务,具体过程如下:前面已经讲过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谁能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强调: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坐标法.先从最简单的直线开始.大家要记住,我们在平面上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的特点就是以直角坐标系为工具研究问题。倾斜角概念

5、的获得:问题1:经过一点P的直线有无数条,怎样借助直角坐标系把它们区分开来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引入倾斜角的必要性;突出坐标系的作用。活动预设: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演示直线束,学生观察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边演示边启发:以坐标系为“基准”,过P点的这些直线与坐标系有什么不同的关系?待学生发现可以用角作区分后再提出:问题2:用直线与x轴所形成的角作区分标准比较符合我们的习惯,但这里有四个角,取哪个角呢?请说出选择的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坐标轴的“基准”作用出发思考问题、做出选择.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坐标系是由

6、原点重合的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确定的,数轴有方向,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意发挥这个方向的作用。如下图,以x轴的正向为基准,作为角的一边,以射线AP(直线向上的方向)为角的另一边,我们把这个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然,选择其他的三个角也可以,不过不好,这一点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看到。YXPBAO问题3:由定义,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能表示经过P点的所有直线吗?设计意图:辨析概念;使概念完备。活动预设:让学生说出取值范围,并补充直线平行于x轴时的情况。教师可以做说明性讲解:直线平行于x轴时,为什么不把它的倾斜角定义为1800呢?实际上这也是为了简单,便于计算。这样,倾斜角的取值范

7、量是00≤a<1800斜率概念的获得:问题1:倾斜角是在直角坐标系下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一个量,但这是用几何方法刻画的,能否将它转化为代数方法来刻画呢?在我们的已有经验中有没有刻画倾斜程度的数量?设计意图:唤醒坡度知识,类比坡度引入斜率概念。活动预设:引导学生回顾“坡角”“坡度”这两个描述倾斜程度的量的意义及其关系,类比“坡度是升高量与前进量的比值,即为坡角的正切值”,引进一个量:直线倾斜角a的正切值是k=tana(a≠900),给出斜率概念。问题2:一般地,定义了一个数学新对象,就要从各种角度去认识它,这里我们可以从斜率是的取值范围、与倾斜角a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