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9567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核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从学生自学、充分备课、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等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感悟体会。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核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从学生自学、充分备课、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等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感悟体会。关键词:预习;备课;创设情境;讨论;实验;课堂效率新课程要求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了新课改的主要特征,学生的真正
2、发展,应是其自主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渠道都在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教学的精彩就在于“有效”。如何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位一体的新课程资源呢?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体会。一、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布鲁姆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预先对各项学习任务的认识程度。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将要教些什么,那么学生就难以主动的学习,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如何使预习达到更佳的效果呢?1、制定适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案即自学提纲。学案的设计要有启发性、逻辑性,使学生通过学
3、案的引导,能学出“滋味”,唤起求知欲,能有效地把学生萌发的求知欲变为有方向、有目的、有意识的对知识的追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2、预习时记下疑点难点,在课堂上注意老师的解释分析。预习时,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整理在学案上,以便在听课时注意老师对该问题的解释和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二、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已有一定了解,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
4、效率。1、课前调查。掌握学生在预习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之源在哪。做到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2、准备素材。这种素材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参和辅导资料,更多的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3、备课的内容要突破常规。在备课中要注意:如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怎样导入新课,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制定课后活动方案等。这样,备出来的课,既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情境是一种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引观
5、众,增强艺术效果一样,化学教学中良好的情境创设是学习活动必要的心理准备,是克服学习疲劳的有效手段。在授课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引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讲解钠的性质时,我先做一个实验:钠与水的反应。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声,逐渐缩小直至消失,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我把关键字眼标出来,让学生分析:钠为何能浮?能熔?是什么力量使它游动?“嘶嘶”声何来?溶液变红说明有什么物质生成?这样,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启而不发,指方向而不带路,讲学法而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探索,把
6、问题的答案说出来,学生的记忆便深刻了许多。四、有效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当的组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激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1、讨论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它只会让课堂流于形式;太难的问题,可能即使小组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到解题思路,这样就形成了课堂浪费。当然对于难度大的题目,并不是不讨论,而是应给予一定的提示,然后进行讨论,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2、解决途径不唯一的问题要讨论。在学生中经常会存在一题
7、多解的问题,例如:将0.5molCO2通入到0.4molNaOH溶液中,问生成的物质是什么?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这道题目很简单,但是却有两种途径进行求解。一是通过方程式一步步求解;二是通过元素守恒解题。这样的问题通过讨论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总结解题方法,得出最简单、最好的解题思路。3、实验题、开放性问题需讨论。实验题、开放性问题历来都是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这类问题应在老师适时的点拨之下组织学生讨论,因为学生的解释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这也恰恰是解答此类题目所需要的能力。讨论环节是整节课的高潮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