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

ID:2549321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_第1页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_第2页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_第3页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研究:美国政治学界的几种新视角论文.freel)模型硬套中国政治;第三代学者集中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他们在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现场调查、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条件上远远优于第一、二代学者,因而对中国具有更深刻的认识。正是由于第三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国内广大学者所熟知,本文归纳并评述了他们的主要研究视角,仅供国内同仁参考。一、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来自欧洲,主要包括国家的建立、市民社会发展、市场发展与民主政治的关系等基本问题。其理论要点一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

2、志;二是任何社会政治变革都依赖于市民社会对国家的压力,从而使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对社会的控制;三是经济的发展会促使民主政治以及一个以公共领域为核心的市民社会的出现。②「关于市民社会理论,请参考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安东尼·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等著作。」以上理论在第三代学者看来,对于分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解释力。1983年倪志伟(VictorNee)编辑的《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社会》论文集,可以看做是美国学者较早采用国家与

3、社会关系视角来研究中国政治的成果。③「Nee,VictorMozingo,David,1983.」自此,国家与社会关系就成为中国政治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在20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主流分析视角。④「Oksenberg,Michel,2001.」与早期的集权主义模型、官僚多元主义模型相比,国家与社会模型强调的是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社会自治、党和国家的分离等要求,由此,美国学者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一派认为,改革会导致一个独立的、强大的市民社会的出现,而这最终会引发政治的自由化和民主化,即社会促进国家变革观;

4、第二派认为,表面上看社会经济因素高度依赖于国家,但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不会破坏权威主义政治结构,反而有利于稳定这个结构,即社会与国家协调发展观;第三种观点是,一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国家与社会将处于对立关系,社会压力最终会导致某些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即社会反抗国家观。⑤「Harding,Harry,1994.」社会促进国家变革这派学者主要集中于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意义进行分析。裴宜理(ElizabethJ.Perry)早在其1985年编著的《后毛时代改革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就提出了中国经济改革会导致政治领域出现

5、变革的观点,何汉理在《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毛以后的改革》一书中也持相同的观点。①「Perry,ElizabethJ.ichel,2001,p.28.」戈登·怀特(Gordonozingo,David(eds.),1983,StateandSocietyinContemporaryChina,Ithaca:CornellUniversityPress.6.Oksenberg,Michel,2001,China’sPoliticalSystem:ChallengesoftheTyofReforminPost2M

6、aoChina,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8.Harding,Harry,1987,China’sSecondRevolution:ReformafterMao,TheBrookingsInstitutionPress.9.aoChin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0.Solinger,DorothyJ.,1993,China’sTransitionfromSocialism:StatistLegaciesandMarketingRef

7、orms,Armonk:M.E.Sharpe,p.259,p.270.11.Kelliher,Daniel,1992,PeasantPo,1979~1989,NeentofSocialOrganizationsinChina,inTheChinaQuarterly,ISS.161.13.Shue,Vivienne,1988,TheReachoftheState,StanfordUniversity.14.Shue,Vivienne,1996,TetheredDeer:GovernmentandEconom

8、yinaChineseCounty,StanfordUniversityPress.15.Oi,JeanC.,1995,TheRoleofLocalStateinChina’sTransitionalEconomy,inTheChinaQuarterly,p.1133.16.Bernstein,ThomasP.,2000,Taxation.E.Sharpe.20.Nettl,J.P.,1967,PoliticalMobili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