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池塘主养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方案及培育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池塘主养鳜鱼的饵料鱼配套方案及培育技术论文.freel,利用时间为3~5cm鳜鱼苗期,增重比例为10%;鲮鱼(如来源困难,可用草鱼替代)放养倍数为300~400倍,利用规格为3~25g,利用时间为7—10月,增重比例为40%;草鱼、鲢鳙鱼、鲫鱼放养倍数分别为150~200、100~150、100~150倍,6月利用规格分别为1~3、1~3、1~2g,10月中旬至翌年春利用规格分别为20、20、25g,增重比例为50%。1.2饵料鱼培养利用模式1.2.1利用活动力弱的团头鲂幼苗作为鳜鱼苗的前期饵料鱼。在鳜鱼养殖池直接投放部分团
2、头鲂毛仔,放养数量150万尾/hm2左右;培养7~10d后、团头鲂达到1.2cm左右时,正好可以作为3cm以上鳜鱼苗的适口饵料鱼。另再选择专用塘口培育团头鲂毛仔,放养750万尾/hm2,经过15~20d时间的培育,养成1.5cm以上规格时,即可拉网补放到鳜鱼养殖池,一般5~7d放1次,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数量的30~40倍。1.2.2利用鳜鱼适口饵料鱼——鲮鱼作为高温旺长季节的饵料鱼。鲮鱼食性杂、生长快、耐密养、较抗病,梭形,骨刺较软,拉网取捕率高,是中、小规格鳜鱼的优质饵料鱼配套品种3。5月下旬,可根据鳜鱼放养数量测算鲮鱼
3、苗需求量,一次性从南方调进鲮鱼水花,抓住适温养殖期培养成适宜规格的饵料鱼。放养量为450万~600万尾/hm2,经过20d左右时间的培育,一般可养成2.5~3.0cm的规格,即可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和利用。根据生产季节、水质条件、鳜鱼存塘量及饵料鱼规格等因素,每次投放量相当于鳜鱼存塘重量的4~6倍,高产塘口在高温季节的鳜鱼,饵料鱼存塘总量需控制在7500kg/hm2以内。考虑到鲮鱼不耐7℃以下的低温,应尽可能在10月中旬利用完毕。1.2.3利用草、鲢、鳙和鲫鱼作为鳜鱼冬春季的饵料鱼。鲮鱼在青阳地区不能越冬,备足
4、冬春季饵料鱼对养成标准规格的商品鳜鱼非常关键。鲫鱼通常在4月中下旬进苗培育,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可以自繁配套。5月上中旬放养草、鲢、鳙鱼苗,先集中培育20d以后,再拉网分放到鲫鱼池混养,放养总量75万~90万尾/hm2。培育期间,可根据团头鲂存量多寡和鲮鱼培育状况,适度补充鳜鱼池饵料鱼;并定期向鳜鱼池投放鲢、鳙鱼苗控制浮游生物过量繁殖。其余养至10月,逐步拉网投放到鳜鱼养殖池;最后分批干塘将鲫鱼一并捕捞放入鳜鱼池。2饵料鱼培育技术2.1池塘准备清塘晒池,适度肥水;放苗前10d左右,使用清塘净清杀野杂生物,并经40~60目筛网过滤
5、注入清水深60~80cm,并施肥适度肥水。放苗前3~5d,团头鲂和鲮鱼苗培育池施用生物鱼肥30~45kg/hm2;放苗前7~10d,鲢、鳙、草、鲫培育池施用腐熟有机粪肥2250~3750kg/hm2,辅施生物鱼肥15~30kg/hm2。2.2水质管理下塘后5~7d以保持水质清爽为主,水深60~80cm,5~7d后可适当施肥,一般每次施用鸡粪颗粒75.0~112.5kg/hm2、鱼肥15~30kg/hm2,全池均匀投放;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cm左右,7~10d加水1次,水位控制在1.2~1.5m。分塘养殖后,权衡拉网操作、可蓄
6、灌深度与饵料鱼利用计划等因素,逐步注水至1.5~1.8m;定期采取加水、施用生石灰和有益菌等综合措施调节水质,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保证饵料鱼的健康生长4。2.3夏花分塘水花放养量见1.2饵料鱼培养利用模式。草、鲢、鳙鱼苗经过15~20d培育,鱼苗规格达到2~3cm后,根据养殖条件和鳜鱼吃食量有计划分养,最好与鲫鱼苗混养,可生产饵料鱼11.25t/hm2以上。鲮鱼苗可直接培育并分批利用,全过程总产量可达15t/hm2。饵料鱼培育配套比例,可根据鳜鱼养殖经验饵料系数上浮20%进行安排,一般按6倍进行配套。2.4投饲管理鱼苗培育阶
7、段,以豆浆为主、施肥为辅,一般每培育1万苗需500g左右的大豆。泼浆时,分2次投喂,鱼苗培育1周后,在池滩脚上使用豆饼糊“种浆”。分塘前,根据池塘底质肥瘦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作为开口料,一般在放养前10~15d施鸡粪3000~3750kg/hm2、生物鱼肥30~45kg/hm2。分塘后,每天按3%~5%比率投喂配合料;并根据水质肥瘦定期施用腐熟鸡粪,每次施用300~750kg/hm2,每月施用2次微生物鱼肥,每次15~30kg/hm2。2.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确保充足适口饵料鱼供给,同时也是防止鳜鱼发生继发性感染病害的需要。
8、鱼苗下池1周左右,主要预防“气泡病”的发生,关键是勤加新水,防止水体藻类生长过旺。养殖过程中注意杀虫、防病,方法与具体养殖品种常见性病虫害防治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鳜鱼对某些药物敏感,必须参照无公害鳜鱼养殖推荐用药选择防病药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