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59753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0
《邓小平理论中的逻辑哲学思想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邓小平理论中的逻辑哲学思想初探邓小平理论中的逻辑哲学思想初探 邓小平理论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出发,说明了真理的判定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逻辑问题,而是一个与实践主体、目的、手.L.段、过程密切相关的本体论问题。邓小平理论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而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逻辑哲学思想。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提供了从价值的角度解决归纳问题的客观前提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一思想是在毛泽东实践论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结晶。从本体论的角度
2、看,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实践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从逻辑哲学的角度看,三个有利于标准提供了从价值的角度解决归纳问题的客观前提。三个有利于标准把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与实现党的宗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各项理论与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以主体价值的客观性保证了价值标准的客观性,以价值标准的客观性保证了由归纳所得的真理的客观性。 归纳问题,亦即休谟所说的关于事实的真理的判定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难题。休谟认为,用过去的经验来推断未来缺乏事实依据。因为相对于无限的未来世界,人们所能经验到
3、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据此我们只能断定部分事实,而无法断定全部。归纳推理的前提真,结论不一定真,即归纳推理的前提不蕴含结论使得归纳的结论不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然而,作为数学乃至整个科学基础的公理、定理或原理的普遍命题都是从归纳得来的。不承认归纳结论的必然性,就会否认从归纳得来的公理、定理或原理,从而摧毁整座科学大厦。 归纳推理的结论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又必须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是一个悖论。归纳悖论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的表现。认识形式,特别是推理形式的局限性决定了归纳问题不可能通过形式证明或纯逻辑的推演获得彻
4、底解决。在休谟以后的两百多年间,许多逻辑学家如穆勒、罗素、凯恩斯、莱欣巴哈、科恩等人曾试图通过给归纳增加预设或借助于概率演算系统等形式化方法为归纳结论的合理性作辩护。但是,所有这些形式化方法都需要一个关于因果必然性的预设作为前提,而形式化方法又无法对预设本身的合理性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归纳辩护的另一个途径是从价值的角度来说明归纳结论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归纳辩护同样面临着价值标准的客观性问题的挑战。 由于价值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并且是根据主体及其内在尺度进行评价的。因此,要从价值的角度
5、解决归纳问题,并且保证真理的客观性,就必须满足两个前提:其一是价值主体的需要必须是客观的,不依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否则就不能以价值为依据证明真理的客观性;其二是价值实现过程的客观性,即主体需要被满足的过程是一个无止境的客观过程,否则就不能证明从特称前提推出全称结论的合理性。对于一切主体来说,价值都带有某种为我所需的性质,价值的形成过程是使客体趋向于主体,接近于主体,为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服务的过程。而现实中人的需要都是具体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个人和利益集团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需要。因此,如果离开人的社会性
6、,离开人的历史发展来谈价值,就无法解释真理那些作为公理或科学原理的命题为什么是普遍有效的。 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解决了这个难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各省的谈话中指出:对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三重价值标准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其价值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在价值标准中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就能坚持价值的客观性。价值的客观性是由主
7、体的客观性决定的。所谓主体的客观性,.L.是指主体所具有的不依赖于一切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的客观规定性。它包括主体的需要、活动等一切并非由人主观随意决定的表现。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以个人或阶级、阶层、集团为主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个人或小群体的需要是由个人或小群体的欲望、兴趣、情感、态度和意志决定的,有很强的主观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决定的,并且是受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制约的,具有客观强制性。在这个意义上,价值的客观性和真理的客观性是统一的。一个人、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否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方
8、向一致决定着反映其主体需要的社会理论是否为客观真理。 邓小平将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与实现党的宗旨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说明了人民群众的主体需要被满足的过程是和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历史过程相一致的。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满足。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