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

ID:25456425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第1页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第2页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第3页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第4页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

2、第1[]秦兆基[内容]一、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写作运思的训练,强调拓宽思路,提倡“多角度构思”“快速构思”等等。比较起来,对写作材料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常常不被重视。写作运思和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分属写作运思学和写作材料学的研究范畴,但在一个人的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这两者是互为作用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打开思路和丰富材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不断丰富材料积累,提高材料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构思能力和驾驭材料的能力,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六朝时代著名文论家刘勰说过:

3、“积字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前三句讲的是材料积累和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最后一句是讲辞章修养方面的作用。开宗明义说的是材料的重要。刘勰的论断是历万古而常新的。从现代信息学的观点看,没有大量的材料的储存,怎能从中检索出所需要的有效的信息来?打个比方吧,要设计某项工程,总得考虑所用的材料,考虑到这些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不然图纸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中国俗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道出的也都是这个道理。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视材料学的传统,历代统治者都组织很大一批力量编

4、纂各种各样的类书,其中有一些就是供文人采摭词藻和典故用的。如清代就编纂了《骈字类编》《佩文韵府》《渊鉴类函》等材料性的工具书,每一部往往是煌煌数百卷。在蒙学教育方面,为了体现知识灌输和积累的目的,所编的读物常常是涵盖了那个时代知识领域各个方面的材料的汇聚:历史地理、岁时节令、礼节风尚、人生哲理、处世之道,等等。其著者,如《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大,因为它们语言凝炼而又隽永,运用起来适应性很强。最初接触时往往在童年,熟读成诵,好多片断长久留在记忆深处,使人终身受用。以博洽著

5、称的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到了晚年仍不能忘情于少年时读过的《增广贤文》,要秘书去搜求来再看看。他的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目,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的名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都出于这本小书。学会运用材料,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我们传统语文教育相当重视,当代国外母语教育中也非常重视。国外中学乃至小学的作文教学,都非常注意培养青少年利用图书馆去积累资料、运用资料去撰写论文的能力,从小训练学生写卡片,写读书报告。材料的积累、化用和裂变,会散发出比这些材料总量大得不知多少

6、倍的力量,也会为一个人的文章增色添彩。唐代诗人李商隐作诗文好用典故,作诗文时常常把一本本书胪列在案上,被人讥为“獭祭鱼”;被人誉为一代闲适之宗的周作人,晚年散文常以联缀古人文章片断来见志,也被同代人讥为“文抄公”,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运用材料方面的高超技巧和文学上的卓越成就。改变目前重视运思训练,忽视积累和运用材料能力的培养状况,需要作许多的努力。二怎样帮助中学生积累材料呢?其一,既要使集聚的材料贴近时代,贴近中学生,又要注意适当地扩展范围。指导学生搜罗写作材料时,要注意“热门话题”,即在写作表述中常涉及的,但也不必

7、仅限于此,还要注意扩展视野,正如鲁迅所说,青年“大可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①”,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②。因为积累材料不只是为了今天写作和应试的需要,也是为了完善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素养。其二,不要只着眼于材料的类型,还要注意其写法。材料的汇集,不仅是为了引用、化用,也是为了借鉴。对于同一题材,可以描述,也可以阐述,可以议论,可以是扌离文铺采的刻画,可以是寥寥几笔传神的白描,还可以是直率的人生感喟,富有哲理性的感悟。对同一事物、事

8、件的表现或评述写法的不同,学生能好好体会,就不难把握不同文体的写法和不同的表现方法。其三,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中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学会编索引,写读书卡片、笔记,写读书报告,也要对一些重要的材料作必要的记忆。作为一个有较完善知识结构并且能初步进行研究的人,应该是外贮和内储相统一的。现在中学生大部分不会积聚材料,更谈不上养成积聚材料的习惯,又不肯作必要的记忆,这些是很令人担心的。三汇聚材料是为了运用,这里着重地谈谈在写作上借鉴和引用的方法。材料的借鉴方式有三:(一)师其意。就是从材料的

9、阅读中拓开思路。就内容而言,或是沿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深入下去,提出更为深刻的观点或主题;或是逆着材料所揭示的观点,提出相异或相反的观点。就表现形式而言,或是从材料提供的表现方式(包括角度、方式、用词)受到启发,运用了与材料相近的套路;或者另辟蹊径,运用了相异的方法,如材料中用的是烘托,而写用了反衬。(二)袭其神。就是广泛借鉴,超越原作,创造新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