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

ID:25448948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_第1页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_第2页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_第3页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 关键词 中药 穴位贴敷 轮状病毒肠炎 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轮状病毒肠炎88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72例患儿均为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肠炎病人,其中男75例,女97例;年龄6个月~3岁;病程少于1天59例,1~3天87例,3~5天18例,5~7天8例。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急性腹泻病的诊断标准。均有稀水或蛋花汤样便、黏液便。肠鸣音活跃95例,伴发热72例,伴呕吐53例,肝功能及心肌酶轻度升高8例。均有不同程度

2、脱水,无明显中毒症状。大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43例,白细胞大于10个/HPl3例,伴有红细胞者15例,仅有脂肪球者101例。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小于10×109/L134例,白细胞大于10×109/L38例。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反应。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病人发病时间、性别、年龄、伴随症状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锌元素20mg/天(6个月以下者减半);益生菌口服,2次/天;蒙脱石散口服,小于1岁者1包/天

3、,1~2岁者1~2包/天,大于2岁者2~3包/天,分3次口服。治疗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取凡士林200g,煮沸后加入苍术粉和苦参粉各100g,调匀后冷却备用。用法:取上药10g神阙穴外敷,以敷料固定,1天1次。两组患儿根据脱水情况,给予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并根据病情予以退热、止吐等对症处理。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议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的标准。显效:用药后24~48h腹泻次数每日<2次,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用药后48~72h腹泻次数每日<2次,大

4、便性状好转,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无效:治疗72h后,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改用其他治疗方案。  3.2 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7.73%和90.91%,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7.38%及75.00%;两组患儿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3.3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治疗组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问、退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治疗组有5例患儿出现贴敷处皮肤发红,停用1次后缓解,未出现其官不良反应。      4 体会   

5、 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婴幼儿肠道黏膜上皮的乳糖酶是轮状病毒的受体,使婴幼儿成为易感高危人群。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7~10天,少数较长。轮状病毒肠炎属中医“泄泻”范畴,属里热实症。多由饮食不当或外感湿热之邪所致。故治疗组中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锌剂作为基础治疗,对肠道黏膜的修复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均有疗效。中药方剂中苍术燥湿为主,苦参清热为主,共奏清热燥湿之功,现代研究也表明了两药的止泻和抗炎作用。选择神阙穴是因为该处表皮角化层是腹部皮肤最薄部位,且与腹膜直接相贴,而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药物穿透皮肤后直接扩散到静

6、脉网而进入体循环,故脐部给药生物利用度高;穴位贴敷通过经络的感传,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循环感应过程中相互协同和叠加,从而表现生理上的放大效应,故临床取得良效。    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