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8548
大小:39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0
《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 滕王阁序[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翼轸(zhěn) 瓯(ōu)越 棨(qǐ)戟襜(chān)帷骖·(fēi)凫渚(zhǔ)雕甍(méng)彭蠡(lǐ)睇眄(miǎn)帝阍(hūn)睢(suī)园宗悫(què)簪笏(hù)遄(chuán)飞命途多舛(chuǎ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故2.胜3.穷4.怀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3.
2、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浓雾一样,像星星一样)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遥看,远望)5.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才俊、俊杰)6.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7.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8.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逃到)9.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成为丘墟)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3.访风景于崇阿(古义:指丘陵中的景物;今义:可供
3、人观赏的景象。)4.所赖君子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式。)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无判断标志词表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响穷”与“彭蠡之滨”之间省略介词“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惭”之后)译文: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知”之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日下”“于云间”分别置于动词“望”“目”之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
5、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2.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3.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4.我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5.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会。[常识·速览]王勃(650年-675年),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畴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二十六。都督阎公
6、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乃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去;专会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瞿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1.文学常识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体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
7、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2.文化常识(1)棨戟遥临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时官吏出行时做前导的一种仪仗。这里代指仪仗。(2)钟鸣鼎食之家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的豪华排场。(3)望长安于日下日下:京都。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
8、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