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277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新进展【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综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递增,已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关于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中作者就近年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乳腺癌患者是否选择内分泌治疗,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激素受体状况、月经状态及疾病进展速度等因素而定。对年龄>35岁、雌激素受体(ER)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绝经后、术后无病生存期(DFS)>2年、仅有骨和软组
2、织转移或无明显症状的内脏转移,如非弥漫性的肺转移和肝转移、肿瘤负荷不大、不危及生命的其他内脏转移的患者应首选内分泌治疗。1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内分泌治疗的基本药物有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雌或雄激素和孕激素。他莫西芬(TAM)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内分泌药物,一度是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EBCTCG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囊括了55个TAM的辅助治疗临床研究,包括37000例患者,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TAM治疗可以降低复发风险26.4%,降低死亡风险14.5%,且服用5年的效果优于用药1年和2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AM对
3、绝经前后患者都有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NSABPB-14临床试验对2818例淋巴结(-)、ER(+)的乳腺癌病人使用5~10年TAM,与无治疗对照组比较,TAM组5年及10年DFS分别是82%及78%;总生存期(OS)10年明显低于5年使用TAM者。因而国际癌症协会建议对早期乳腺癌TAM服用时间为5年,但对于淋巴结(+)者的TAM使用时间并未明确。ER阳性和ER不明者服用TAM均可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且对侧乳腺癌发生率明显下降。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Is)的出现使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从TAM时代走向AIs时代,AIs已经成为绝经后乳腺癌的标准辅助治疗
4、,并已用于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的二线或一线治疗。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明,AIs作为二线药物治疗TAM治疗失败后的MBC,疗效明显优于甲羟孕酮(MPA),且副作用较MPA明显降低。作为MBC内分泌治疗的一线药物,第3代AIs亦明显优于TAM。1.1MPA与TAMEORTCⅢ期临床试验比较了持续服用TAM、间断服用TAM和间断服用TAM后改服MPA3组的差别,发现DFS11.0个月vs8.0个月vs10.8个月,OS12.5个月vs13.2个月vs24个月,说明持续服用TAM及改用MPA均延长了PFS,提高了OS[1]。1.2来曲唑与TAM3组比较来曲唑
5、与TAM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绝经后MBC的Ⅲ期临床试验,已经大大动摇了TAM作为MBC一线药物的地位。Mouridsen[2]主持的025号试验,入组907例患者,其中来曲唑组453例、TAM组454例,随访18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9.4个月vs6.0个月(P=0.0001);有效率为30%vs20%(P=0.0006);临床受益率为49%vs38%(P=0.001);治疗失败时间为9.1个月vs5.8个月(P=0.0001),差异均有显著性,表明来曲唑的疗效明显优于TAM。BIG1-98试验入组患者8026例,中位随访26个月,来曲唑组5年无病生存风险较TAM组降低1
6、9%,并可降低远端复发和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对接受化疗而未接受放疗具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疗效更好[3]。MA-17试验对完成TAM辅助治疗5年后再加用来曲唑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共有5187例ER(+)患者参与,分为来曲唑组和安慰剂组,随访30个月TAM序贯来曲唑组和单用TAM组的4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3%和87%(P<0.001)[4]。1.3阿那曲唑与TAM德国Kaufmann等[5]进行的ARNO95研究共纳入979例平均年龄为60岁的早期乳腺癌绝经后妇女(97%激素受体阳性,74%淋巴结阴性),其中489例在服用TAM2年后(无复发)被随机换用阿那曲唑,490例服
7、用TAM后继续治疗3年,中位随访30.1个月。该研究结果显示,换用阿那曲唑组患者的DFS(HR=0.66,P=0.049)和OS(HR=0.53,P=0.045)有显著改善;ATAC试验[6]共纳入979例绝经后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阿那曲唑或TAM单独或联合试验),随访68个月的结果显示,与TAM相比,术后即开始阿那曲唑辅助治疗,肿瘤复发率减少3.7%,对侧乳腺癌转移危险降低53%,此外,一些严重不良事件如子宫内膜癌(P=0.02)、缺血性脑血管病(P=0.03)以及静脉血栓形成(P=0.0004)发生率,阿那曲唑组明显低于TAM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