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400488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首届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首届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第1 2004年1O月12—14日,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承办的国内首届“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金台馆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以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研究和利用为主题,通过向国际征文,论文入选即获得参会资格的形式,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台湾、香港等4个国家和地区的7O多家地方文献收藏、研究机构的150多位学者参加。10月12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幕,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彦博参加开幕式并作了简短讲话,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沙其敏致辞预祝大会成功。随后整个会议的进行均由与会学者代表
3、主持。南开大学教授来新夏、美国杨伯翰大学教授林天蔚、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教授沙其敏、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等3O多位学者先后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及成果展示,其他与会者也积极参与讨论。从职业构成上看,可以将与会学者划分为三大类:半数以上的学者属于公共图书馆界,他们的论文及发言基本围绕公共图书馆界在地方文献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而展开,共同构成了实践性的公共图书馆话语圈;另有部分学者属于高校(含高校图书馆)系统,关注与高校教学、科研密切相关的地方文献工作,构成理论性、专题性较强的高校话语圈;剩下的部分学者可归入其他地方文献收藏
4、、研究机构及相关单位,他们五花八门的关注点共同构成了发散性的其他机构话语圈。几种不同话语圈的交锋,使短短三天的研讨张弛交替,高潮迭起。首先来看公共图书馆话语圈的构成。作为地方文献的收藏大户,公共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由来已久。如甘肃省图书馆在2O世纪4O年代就建立了西北地方文献专库,首都图书馆在2O世纪6O年代就设立了北京地方文献特藏书库。但是,真正普遍地在国内各级公共馆为地方文献工作设立专职机构和配置专业人员,还是2O世纪8O年代、9O年代以后的事。这十多年来,由于重视程度、人力物力配置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各级公
5、共馆的地方文献专职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目前还投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规范化质量保障、检测系统,公共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基本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迫切需要交流与沟通。从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来看,公共图书馆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各馆地方文献具体工作中涉及到的文献挖掘与收集、分编与典藏、开发与利用、特种地方文献整理等方面。既有对公共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全面总结与思考,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倪俊明的大会发言:《试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诸要素——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以及甘肃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易雪梅的发言:《地方文献
6、工作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也有就某一类工作问题的深入阐发,如参与大会发言的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呜的《编撰(中国家谱总目>弘扬中华历史文化》,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张廷银的《文献中心·信息中心·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工作新思路》,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袁逸的《地方文献质量建设实施原则的设计一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为例》,福建省图书馆副馆长谢水顺的《知识产权与“共享工程”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天津图书馆馆员张岩的《试论地方文献保障系统中专题数据库之建设》,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林岫的《地方文献分类法论析》等;还有具体工
7、作成果的展示.如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芸的“国家图书馆‘数字方志’演示”,和首都图书馆副馆长韩朴的.北京记忆’大型历史文献数据库演示”等等,由此构成了注重社会效应、实践性强的公共图书馆界话语圈。而对地方文献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的探讨,也透露出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数字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新趋势。对来自公共图书馆界的与会者而言,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另一方面,高校系统(含高校图书馆)的与会者则对地方文献工作有更高的理论期待,高校话语圈对理论的探讨频率也相对高于公共图书馆话语圈。如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钱
8、茂伟就直接利用高校理论研究的优势,提出了名为《中国方志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构想》的理论规划,它与公共图书馆界的数字方志建设实践正好有所交叉。而暨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罗志欢则以提问的形式,再次提出“地方文献的定义”这一颇具争议的问题,并对公共图书馆界近年来比较推崇的,按内容上是否具有地区特征来划分地方文献的方法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公共图书馆话语圈内部也有不少人在反思这一问题。而长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盂祥荣还在名为《东北地方古文献的跨国性问题》的发言中,提出地方文献的跨国性问题,由此,更引起与会学者对区域性、地域性和跨国性等概念
9、在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与操作层面上的使用,展开广泛的讨论,吉林省图书馆研究馆员金恩辉更特别从用户文献检索的角度肯定了跨国性问题提出的意义。同时,就高校系统自身而言,由于肩负有教学、科研的任务,出于学术目的,其话语圈更倾向于地方文献的专题性研究,多从各自学科的专业角度出发对地方文献进行深化阐述。如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尔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