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85493
大小:6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中问题及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中问题及思索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得培养要靠教育,教育必须要创新。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要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变革,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但也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关键词:高中新课改政治问题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系于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迗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教学活动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
2、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仅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21世纪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次新课程改革顺应了当今时代精神的潮流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继承了以往推进素质教育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应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核心。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
3、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一、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观摩学习发现,新课改科学合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4、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1.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
5、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2.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
6、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3.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在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
7、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归纳起来,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透彻;二是对新课改的具体实施缺乏清晰认识。二、推进高中政治新课改实施的对策思考1.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