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

ID:2538510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_第1页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_第2页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_第3页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_第4页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论文引言近年来,如何界定我国刑法分则中特定个罪的罪过形式,已成为理论难题而引起研究者的认真关注。除滥用职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与违规发放贷款罪之外,引发争议的犯罪还有不少。1这些犯罪有三个特点:一是都是法定犯;二是均以具体危害结果的出现作为犯罪成立的客观要件;三是无法套用传统的故意理论,否则便会不当地限缩刑法的处罚范围。传统的故意理论包含两个关键内容,即意志本位与结果本位。意志因素被认为是认定故意的决定性因素。2在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时,行为人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关键是看行为人是否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此

2、外.freelinallaeinerTeil,4.Aufl.,2006,S.455-467.)29严格而言,公式5并不具有双重罪过的特性。因为犯罪故意的成立只要求对行为存在故意,对结果或情状要素则不要求具有过错,所以,实际上只存在一种罪过形式。不过,考虑到该公式同样要求具有两种主观心理类型,即故意与无过失,所以,暂时仍将其归人双重罪过的概念之下。30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刑法总论I—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31参见陈兴良、周光权:同注11,第707页。32参见黎宏:同注15,第194-195页;王安

3、艺等:“我国刑法中的复杂罪过研究”,《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第26页。33ModelPenalCode,§2.02(2)(b)34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35美保罗·H·罗宾逊:《刑法的结构与功能》,何秉松、王桂萍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46-47页。36ModelPenalCode2.02(2).该条规定责任的类型有四种:(a)蓄意。在下列情况下,行为人对犯罪的某一实体要素具有蓄意:(i)若该要素涉及其行为或由此导致的结

4、果的性质,实施具有该种性质的行为或引起该结果是行为人有意识的目标;(ii)若该要素涉及附随情状(at-tendantcircumstance),他认识到这样的情状存在或他相信或希望其存在。(b)明知。在下列情况下,行为人对犯罪的某一实体要素具有明知:(i)若该要素涉及行为或附随情状的性质,他认识到其行为是具有该种性质的行为或认识到这些附随情状存在;(ii)若该要素涉及其行为的结果,他认识到其行为引起这样的结果具有实际的确定性。(c)轻率。行为人对犯罪的某一实体要素具有轻率,当他有意地无视该实体要素存在的实质的不正当的风险或者有意地

5、无视将由其行为导致的实质的、不正当的风险。该风险必须具有这样的性质与程度,即从行为人的行为性质、目的与为其所明知的情状考虑,这种对风险的无视大大偏离了守法公民处于行为人的位置将会遵守的行为标准。(d)疏忽过失。行为人对犯罪的某一实体要素具有疏忽过失,当他应该意识到该实体要素存在的实质的、不正当的风险或将由其行为导致的实质的、不正当的风险。该风险必须具有这样的性质与程度,从行为人的行为性质、目的与为其所明知的情状考虑,行为人对该风险缺乏认知,大大偏离了理性人处于行为人的位置将会遵守的注意标准。37Laission,thedraftC

6、riminalCodeBill.该条规定:(a)行为人对某一情状要素具有“明知”,不仅在他意识到该要素存在或将存在时,而且在他避免采取可以使其确认对该要素存在或将存在的认识的措施时;(b)行为人对(i)某一情状要素具有“故意”,当行为人希望或明知该要素存在或将存在时;(ii)对结果具有明知,当他为引起该结果发生或意识到它在事件发生的通常过程中将出现而实施行为时;(c)行为人对(i)某一情状要素具有“轻率”,当他意识到该要素存在或将存在的风险时;(ii)对结果具有“轻率”,当他意识到该结果将会出现的风险,并且从为其所知的情状来考虑冒

7、此风险是不合理的时候。38参见[英戴维·欧梅罗德:《刑法学》(SeeDavidOrmerod,.freelith&HoganCriminalLaentAnalysisinDefiningCriminalLiability:TheModelPenalCodeandBeyond,in35StanfordLainalLaw,30edition,2001,NewYork:LexisPublishing,p.143);戴维·欧梅罗德,同前注28,第137页;里查德·卡德,同前注26,第154页。48(1875)LR2CCR154,CCR.4

8、9里查德·卡德,同注26,第155页。50保罗·H·罗宾逊、琼·A·格雷尔,同前注40,第726页。51[日大塚仁:《刑法总论概说》,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4页52保罗·H·罗宾逊、琼·A·格雷尔,同前注40,第732页。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