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72538
大小:97.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19
《“三角债”的博弈理论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角债”的博弈理论分析论文一引言“三角债”是人们对企业之间超过托收承付期或约定付款期应当付而未付的拖欠货款的俗称。90年代初,它突然成为中国、俄罗斯、东欧诸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障碍。在中国,“三角债”其实早在8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形成,1985年中央政府开始抽紧银根后,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收款”与“应付而未付款”的额度就大幅度上升。到1991―1992年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周正庆,1992)。在俄罗斯,随着前苏联的解体.freelan,1992)。从1990年到
2、1992年,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的经济同样受到了企业债务拖欠的困扰(A.Bent与S.Schadler,1992;S.pereiraLeite,1992;G.A.Calro与F.Coricelli,1992)。“三角债”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由于拖欠,大多数的国营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都面临收不到毛收入的问题,致使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因缺乏资金而难以扩展生产;巨额的未清偿的债务拖款使企业或不能进一步向银行申请贷款,或难以申请到信贷;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陷入债务死扣之中,每一个企业既不
3、愿意偿债,它的债权也无法得到清偿。此外,“三角债”还会造成经济信息的混乱:由于拖欠,流动资金更显不足,在短期信用拆借市场与投资市场上,资金价格则易受黑市操纵;由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也面临被拖欠的问题,其利润也就难以实现。结果,本来比较清晰的效益好的企业与效益差的企业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就整个经济而言,会反映成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令人奇怪的是,即使政府通过注入资金而干预“三角债”,有时并不能使“三角债”缩小(比如1991年的中国),而有时却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如1992年6月至12月的中国经济)。
4、迄今,国际经济学界关于“三角债”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上:〈1〉什么是“三角债”形成的原因?〈2〉什么是“三角债”的最优解机制?就原因而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周期说”与“经济体制说”。B.echanism),并讨论该机制的经济政策含义。最后,在第六节,给出全部讨论的结论,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二国营企业在基建投资中的借债行为与银行信贷的周期性紧缩我们首先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在转向市场的过程中的企业借债行为与银行信贷行为。设一家国营企业,它要决定是否为一项基建项目进行投资。该投资项目需要资金
5、总额为K,设企业自有资金为e,则企业就需向银行贷款D=K-e。如果企业投资该项目后没有遇上破产,企业在日后就会向银行偿还D?(1+r)的资金(r为银行利率)。社会主义经济迄今的一个特点是,如果该企业的投资项目日后不能支付D?(1+r)的金额,即投资项目如中途下马,或投产后收益差不能还本付息,企业是可以不向银行偿还一分钱的。因此,破产实质上是不会出现的。假定因此企业基建投资的净利润P是:企业基建投资项目预期的净利润ation-incentive)的复合结构问题。债权企业在作借出决策时的信息不完全,再
6、加上债权企业的自身利益驱动,会引起债权企业即使在社会上已存在相互拖欠的现象时仍出借债权给别的企业。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完全性使我们很自然要用贝叶斯博奕(BayesianGame)来构造企业之间的行为关系。设在我们的经济中有企业a∈A=(1,2,…,N)。所有企业可分为两类:{G,B}。G类企业是好的企业,B类企业是差的企业。对于G类企业来说,由于其效益好而有能力还债,而且如果它赖债,则由此造成的信誉损失是很大的,因此,它很可能选择还债的对策。对于B类企业来说,由于效益差,它很可能选择不还债的对策。我们
7、假定,每个企业只是自己知道自己属于好企业(G)还是差企业(B),即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属于私人信息(Privateinfirmation),而不是公共知识(monknoeEquilibrium)。四“债务链”与“南希均衡”“债务死扣”或“债务链”在博奕论研究的文献里属于“协调失败”(Coordinationfailures)。这里的博奕格局已不同于我们在第三节里所讨论过的博奕格局:(1)在第三节里,决策者是出借户企业,它面临的决策是“借出”或“不借出”;这里,决策者全是面临“还债”还是“不还债”的决
8、策,即博奕中已没有“出借”或“不出借”的决策选择。(2)在第三节,所有企业被划分为“好”或“差”两类,而这里,所有企业被划分为“净债权户企业”(其债权大于债务)与“净债务企业”(其债务大于债权)两类。(3)由于每家企业都是债务企业,社会上不存在一家企业愿意出借新债权,因此,商业信誉的价值对于“净债权户企业”与“净债务户企业”是一样的,我们在这一节讨论对策的报酬时就可忽略“信誉”对报酬的影响。现在我们考虑“债务链”中的企业行为。拖欠问题是一个两企业的双头博奕。每一个企业的决策报酬函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