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和黄自课件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

ID:25364410

大小:11.02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9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_第1页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_第2页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_第3页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_第4页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萧友梅和黄自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萧友梅和黄自——教学课件进入课件课件目 录下一页萧友梅简介黄自简介课堂小结视频欣赏二位先行者退出课件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位先行者进入下页返回目录回答问题1、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音乐教育还是文人雅士的自娱自乐,________是改变这一局面的先行者,他们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人。2、1927年,________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创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两年后,_______加入该校成为首位理论作曲教师,并率先将西方音乐文化引入中国。3、中国第一首救亡歌曲《抗敌歌》是_______创

2、作的。萧友梅和黄自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两位先行者,他们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两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进入下页返回目录萧友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广东香山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创基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早年在日本、德国学习音乐,1920年回国。1927年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该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今上海音乐学院)。萧友梅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

3、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品有一百余首歌曲,其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进入下页返回目录创作背景与歌曲学唱创作背景:艺术歌曲《问》创作于1922年,20年代的中国,内有军阀的连年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的欺凌、压榨,富于爱国热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对山河破碎、国家沉沦的混乱时局颇有感慨。萧友梅创作的部分歌曲正是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富有强烈的民族感和正义感。《问》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这首歌深刻的体现了萧友梅对祖国命运的关心。《问》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这首歌深刻的体现了萧友梅对

4、祖国命运的关心。下面我给大家唱一唱,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音乐欣赏对谱学歌进入下页返回目录带问题欣赏歌曲带问题欣赏:1)歌曲的内在情感是怎样的?(激动or平静)内心情感似大海般汹涌澎湃、起伏翻滚,酝酿着更大的波澜,在表现上却同风平浪静的海面般平稳舒缓。2)歌曲表现了作曲家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人生山河的感慨和发问,抒发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感情,表现了一种苦闷彷徨的心理,也反映了当时作者对北洋军阀的不满。3)歌曲可以划分为几个乐段,怎么划分?3、讨论交流4、唱一唱(注意强弱和速度变化)5、问题4:歌曲中

5、将旋律推向高潮的是哪个乐句?它有什么特点?(连续的三连音下行和上行,并与长音结合)音乐欣赏进入下页返回目录黄自简介黄自(1904-1938),誉满20世纪30年代中国乐坛、且富有爱国民主情怀的作曲家、理论家、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29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学院,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题材丰富、体裁广泛风格典雅、旋律流畅、结构严谨,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音乐专

6、业人才。进入下页返回目录长恨歌创作背景清唱剧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有鲜明的故事情节及戏剧结构,但是没有布景、服装和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多在音乐会上演出,篇幅较大。《长恨歌》创作背景清唱剧《长恨歌》由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全剧歌词共十个乐章。该剧取材于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并选用其中的诗句作为各乐章的标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一方面为了填补合唱教材缺乏

7、中国作品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有针砭时弊的积极意向,反映了在日寇加紧侵华,亡国之祸迫在眉睫,而国民党当局却采取不抵抗主义的严重局势下,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日趋觉醒的民族意识。今天我们来对比欣赏其中的两个乐章。进入下页返回目录歌曲欣赏与试唱欣赏第三乐章《渔阳》、第八乐章《山在》1)两首曲子有哪些不同?(音色、力度、速度,意境)进入下页渔阳欣赏山在欣赏音色力度速度意境/故事情节《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强进行曲抑郁、激奋、怨恨、愤怒《山在虚无缥缈间》女声弱慢清新、幽静、虚幻、神秘2)试唱部分旋律返回目录长恨

8、歌社会与艺术价值《长恨歌》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1932年,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这部清唱剧借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向人们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号召人们觉醒、积极反抗。这部作品的动机是爱国的、积极的。从艺术上看,《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它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珍品。进入下页课堂小结1898开设乐歌课1902乐歌课得到清政府的认可1923乐歌课更名为音乐课1927年国立音乐院创立开始培养高等专业音乐人才。萧友梅和黄自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两位伟大人物的雕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