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53271
大小:6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生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生成论文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得以首次确认,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也成为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与制度成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直接体现了党推进人民民主的决心与信心。毫无疑问,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不会凭空产生,从理论生成的维度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发展直至不断地完善,都遵循着制度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深层逻辑,伴随其内涵的不断拓展与丰富,必然可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一、理论基因:历史唯物主义 每一种理论体系都
2、必然蕴含着最为本质的理论基因,成为推动理论发展,体现理论特质的核心元素。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最为深厚的理论基因。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主体性思想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人民主体性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已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协商“既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使这种广泛商量的过程,成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这正是协商民主的生命所在。”可见,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制度,体现人民的主体性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为重要的价值诉求。这一逻辑思维与马克思“
3、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的哲学思维范式不谋而合。回顾人类思想发展史,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肯定了人的历史主体性地位,指出人的存在对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作为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不难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思想清晰表明了人类一切的社会活动只有以人民群众作为主体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任何一种可以称之为进步或发展的社会活动都必然要求以实现人的自身发展和解放作为价值追求。作为落实党的群
4、众路线的社会机制和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求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强调群众的广泛参与,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重要目的,这无疑是历史唯物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继承与体现。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谋求广泛协商、平等对话的理论依据。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也是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实效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阶级的范畴,其具体性与客观性等特征决定了人类社会不会存在超越历史条件的所谓永恒的公平正义,换而言之,“离开历史发展进程,离开现实社会的经济关
5、系,公平正义原则将失去任何意义。”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沿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足迹,通过揭露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异化的社会关系,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公平平等实际上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在论及未来社会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时,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制度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制度之下,当代的阶级差别将消失;而且在这个制度之下……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2]3
6、30并且认为“民主和科学的决策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特征。”由此不难发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阈中,社会公平正义的衡量标准之一便是一个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否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公平正义思想,以实现各阶层群众就社会重大发展问题和关心的利益问题进行广泛协商、平等对话为其重要的制度特征。它要求公民在协商过程中既要实现机会平等,又要确保地位平等,保证每个公民具有平等、畅通表达观点看法的机会与渠道,从而在制度层面杜绝一切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实现促进
7、社会最多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追求包容性的理论依据。在协商过程中,包容性原则可以让每一个协商者的陈述或理由得到足够的关注与尊重,从而使其具备影响力与有效性,这是整个协商过程拥有合法性的重要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有机整体,由人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社会关系所构成。在这些关系中,一方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人与人的关系。依据马克思的阐述,人类社会的生活本质是实践,整个社会有机体以人的实践活动为根本。可见人
8、这一实践主体是特别重要的因素。所以,和谐的社会有机体要由和谐的人所构成。当前,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面临多元化的挑战,整个社会关系呈现复杂化趋势,“无处不在的复杂性联系和无数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我们对待社会有机体必须以一种关联性的思维来进行分析和考察。”[6]在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关联性思维无疑要求社会有机体提高对异质的包容。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