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

ID:25346929

大小:6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9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_第1页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_第2页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_第3页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_第4页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一、问题的提出  在每一次大的社会变迁之时,教育似乎都曾面临过如何进行社会定位的问题。20年前,当中国结束十年动乱,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时候,在我国教育界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教育定位的大规模讨论,即“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今天,当我们的国家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的时候,教育的社会定位问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与80年代的那次教育定位讨论不同的是,当前的教育重新定位已经深刻地触及到了制度层面,因此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  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一、问题的提出  在每一次大的社会变迁之时,教育似乎都曾面临过如何进行社会定位的问题。2

2、0年前,当中国结束十年动乱,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的时候,在我国教育界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教育定位的大规模讨论,即“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今天,当我们的国家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的时候,教育的社会定位问题又摆在我们的面前。与80年代的那次教育定位讨论不同的是,当前的教育重新定位已经深刻地触及到了制度层面,因此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制度创新。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的教育正在面对全新的情况,我国开始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个逐步发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对教育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来描述和分析这样一种新情况,如何在新的社会结构中给教育做社会定位

3、,我们似乎遇到了一种表达的困境。我们多年来已经习惯于把教育放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样一个理论框架中来进行分析,时而把教育看成是上层建筑,时而又把它看成是经济基础。这种理论对于计划经济这样一个高度一元化的体制曾经有极强的解释力。但它的弱点也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不承认社会的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不同的利益追求,或者抹煞不同的利益追求,或者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加以解释。这样一种认识,使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较多地从社会需要去考虑教育的需求问题而较少考虑不同利益群体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未能对教育做出正确的社会定位,影响了其自身应有功能的发挥。当前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正在促成利益

4、追求各不相同的诸多利益群体。教育是一个利益冲突集中的领域,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利益追求,试图通过教育实现不同的目的。同时,它又是一个涉及社会公平的敏感领域,人们关注着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教育的公益性问题,关注着教育的普及化或大众化问题。可以这样说,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教育领域中开始突显出来。这时,传统的理论显然已经失去了它昔日的理论解释力。为此,我认为必须根据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社会结构演变,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思路,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重新进行社会定位。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传统的计划经济共同体发生改组,分化出市场领域、政治领域和介于这二者之间

5、的一个社会领域,即第三部门。不同社会领域的产出是不同的,社会的调节和控制手段也是不同的。我对教育的基本定位是,教育属于第三部门,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产品是非垄断性的公共物品,可以通过政府和非营利性机构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来向社会提供。为此,市场应当有限介入,政府应当保持它的调节功能。  二、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一般认为,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是可以有效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私人物品,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从物品的个人消费量与总消费量的关系来定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则所谓私人物品就是那些

6、具备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的物品。效用的可分性是指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物品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物品是能够在消费者之间分割的物品,即具有可分性。效用的可分性也被称为消费的竞争性。例如,商品就是一种典型的私人物品,假设社会生产的某一种商品都卖出去了,那么这种商品的总量一定等于每个消费者所购买的数量的总和,这就是这种商品的可分性。如果一个商品被你买走了,别人就不能再占有和享受这一商品了,而且假如这种商品全都卖光了,如果还有人想再买这种商品,那么就必须投入新的资源才能生产出来。这就是这种物品的竞争性。消费的排他性是指物品的所有者可

7、以完全占有或独资享受该物品的效用,未经所有者的同意,其它人不能分享。例如,不经你的同意,别人不能分享属于你的物品,不能自作主张地支配这一私人物品,这就是这种物品的排他性。由于私人物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因此市场可以最有效地为社会成员提供私人物品。而那些承担私人物品的生产和分配功能的市场主体就构成了社会的经济领域。这些市场主体都以利润最大化为自己的活动目标,因而也就被称为营利性组织。正是由于经济领域中的活动主体能够有效地提供私人物品,才使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权利。  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公共物品是不具有效用可分性和消费排他性的物品。对公共物品

8、来说,其特点恰好与私人物品构成对照,即个人消费量等于所有集体消费量。这意味着任何个人消费这种物品都不会导致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