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

ID:25346233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9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_第1页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_第2页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_第3页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_第4页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讨作者:曹苏娟李晓明孙自铎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我国信用现状,探讨我国市场上诚信缺失的原因,分别从经济学角度和制度学角度对信用的状况进行分析。面对社会上的失信情况,政府信用、市场信用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如何恢复信用和进行制度重构,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L.编辑。  一、我国信用现状  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石的经济体制,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或国家无论如何是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只有在市场不完善条件下,失信行为才有滋生的土壤。既然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人行为,那么失信行为的泛滥必定表明现有的制度存

2、在缺陷,从而使经济人发现选择机会主义的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所谓信用,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的定义“信用就是诚实守约以及因此而能够获得他人的信任”。信用是基于信任而形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对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心理预期和要求。这种信任源自于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这种品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履约能力(财产状况)和法律保障。信用暗含有事前的某种承诺(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和对该承诺的履行,对事先承诺的保证履行,是建立和维持信用的根本,其实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信用对经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信用或信用制度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发展。因转

3、型时期制度建设的滞后和信用本身的外部性效应,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一场“信用危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既包括政府信用,也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用的缺失首先表现在政府信用的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为了地方利益,不惜掩盖事实,编制虚假数据,欺骗公众;一些地方政府长期拖欠工程款、招待费等,已构成严重违约却不承担法律责任;信用的缺失还表现在生效法律判决因为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法律白条’觋象普遍;其他市场主体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发生,侵害消费者利益,乃至于影响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拖欠银行贷款,想方设法逃避债务

4、;履约率低,相互拖欠的三角债问题突出等。如果信用缺失的情况持续发展,将极大地增加交易成本,使整个社会的交易逐渐萎缩,并导致资源配置和相应制度的扭曲。  二、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任何经济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成本与收益比较”的基本点来讨论,本文开头所提的一系列丧失道德诚信的行为(我们且称它为失信行为),也同样可以用这一基本点来讨论。  1失信成本与失信收益比较。人们在追求利益实现的活动中,总是力图以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实现其利益;理性的道德主体同样在作出一定的行为之前,也要对各种可选的行为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大小进行预测和比较,从中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失信行

5、为的成本包括实施行为过程中所做出的物质和精神耗费,以及由实施行为可能引起的社会给予的舆论谴责,以至法律制裁等等。失信收益是指失信者通过失信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和某种满足。两者的关系有一个确定不移的变化轨迹,失信行为的发生率与失信行为的私人成本成反比例关系,同其他人收益成正比例关系。失信主体之所以必然作出某种失信行为决策,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降低失信成本,最有效地使其所追求的失信行为得以实现。只有当他预期失信收益大于或等于失信成本时,才有可能最终实施该行为;并且随着这种失信收益越大,其决定实施行为的坚定性越强,因而实施失信的可能性也越大。  2、失信行为可以解释但不能

6、放任。从经济人的角度讲,失信行为主体所实施的失信行为是为了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因而对失信行为我们可以在经济学意义上作出解释,但仔细检测一下,就会发现:第一,假定失信行为发生之前的经济系统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当失信者实施失信行为时,他所得到的失信收益实质上是其他受害者的一种福利的净损失,表明净福利从一般人手中转移到失信人手中,社会总福利并没有增加。失信者的境遇的改进是以受害者的福利受到损失为前提的,这显然违背了帕累托最优这一假设前提。第二,经济学认为,外部负效应损害效率。从整体来看,失信没有增加社会总福利的水平,从个体来看,失信的私人成本很小甚至没有,收益却极

7、大。但失信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一旦某位失信者的失信活动“成功”,获得可观的收益,就会带动原本清白的人加入失信者的行列,失信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逐渐加快,就像瘟疫一样,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果说小范围内的失信行为犹可容忍的话,那么失信行为在大面积发生时,社会就不得不为此支付高额的追加成本。由此可见,失信行为带来的社会成本远远大于私人成本,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负效应的特征,从而引发社会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第三,如果整个社会“人人都能失信”且“人人都失信”,从理论上讲,这是公平的。但实际上,人非机器,毕竟有差别,只能是少数失信者凭借失德行为率先走—富裕之路”,而绝大

8、多数人仍然固守原状,甚至因受失信之害而状态恶化,这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