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ID:25324669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重庆市石柱县白江小学谭万琼  【摘要】小学数学是初级的逻辑推理与抽象化学科,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要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做”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性;应用  科学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而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生主动

2、探究学习,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它不但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而且也意味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素与合作交流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和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着名

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列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动机,鼓励学生超越自我,超越同学,超越老师。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谁能算出围成教室的四面墙一共有多长?同学们的注意一下子被这新颖的问题吸引住了,思维活跃起来。有的说用尺子把墙一面一面地量,然后再加起来。有的说只要量一面长一面短的,加起来再乘以二,也有的说用一条绳子沿墙围一圈,然后再量绳子的长。学生个个情绪激动,纷纷举手发

4、言并要求亲自动手量一量。这时,我适时地让学生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法比较快地算出了结果,从而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式,学生们也舒心地笑了。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后,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主探索,了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学校操场长70米,宽40米,要改建成长增加12米,宽增加5米的塑胶操场,改建后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我们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根据题意画一画,再列式,但学生们却不知怎样画出增加的长与宽,更难算出增加的面积,所以很多学生列式为12×5=60(平方米)。根据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间断性和跳跃性,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素致错的

5、情况,我们适时运用媒体给出题意演示图,并把所增加的面积部分进行闪烁,促使学生悟出了12×5=60只求了阴影面积的一部分,这一结果不符实际的情况。而后,学生们根据媒体演示的点拨,拓展了思维,经过自我发现、自我纠正,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法:方法一:(70+12)×(40+5)-70×40=890(平方米)方法二:12×(40+5)+70×5=890(平方米)方法三:5×(70+12)+40×12=890(平方米)方法四:12×40+70×5+12×5=890(平方米)上述案例,由于教师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时运用媒体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疏通思

6、路,激发了学生思维,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成了获得问题的解决,从中得到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创新、成功的经验。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再好的老师也是教不好学生的,因而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探究意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问”。要“会问”,最主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质疑。我在教学中,注意强化相关训练,让学生质疑,善于质疑。  一是从课题质疑发问:课题往往就是每节课学习的关键。如我在教学“10的组

7、成”时,板出课题后问:看到这题目,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经过我启发,学生就会提出了:“哪些数可以组成10?”“能组成10的数有什么特征?”“怎样发现能组成10的数?”“学习10的组成有什么作用?”这样从质疑入手,就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这样的发问就有质量。  二是抓住重难点发问:要懂“问”还要能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总结完法则后引导学生抓住“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质疑。学生会问:“把减法中的被减数和减数交换位置,结果会如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学生提出来了,说明理解还是模糊,我又引导学生区分被加数与加数的关系和被减

8、数和减数的关系有何不同,从而使学生对概念有明确的认识,也使他们逐渐意识到对不理解的定理、公式、概念、法则都可以质疑发问。  三是在求异中质疑发问。同一概念、题目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法,因而我在教学中常引到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