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14338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杨育民:超越社会发展模式转换的困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育民:超越社会发展模式转换的困境
2、第1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沿着建构绝对完善的社会发展模式的运思方向解决社会发展问题,只能陷入困境。超越这一困境的途径是:一方面通过制度化结构的“有限修正”,使社会现实过程逐渐趋近可持续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则通过精神价值系统的“人文关怀”补偿制度化结构的“原生缺陷”带来的不良社会效应。这是唯一可取的社会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发展、制度化结构、原生缺陷、人文关怀 一 近代工业革命造就了一个长期以来支配西方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模式。至本世纪五十年代,它一直被视为最有效的社会发展模式备受推崇。从以推进经
3、济发展为己任的经济学家,到那些以沉思道济天下的哲学家,以至仅仅企盼改善生存条件的普通老百姓,差不多都用赞许的目光期待着工业化发展模式给人类带来福祉。然而,如今人们吃惊地发现,工业化发展模式既带来了灿烂的文明,也带来了令人无奈的灾难。直到六、七十年代,发展仍被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仍被当作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这种偏狭而又刚愎自用的社会发展观终于走到了天尽头: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贫富两极分化、失业、恐怖活动、核威胁……。一批专注于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者纷纷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他们不仅基本上理清了发展问题的思路
4、,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近几十年来知识界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 目前人们提出来的各种设想,虽多有差别,但其基本共同点则是试图把原有的发展模式改造成一个充分体现新思想的制度化模式,并实现新旧模式的转换。如果说这种构想是可行的,那它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即把主要的新观念转化为具有一定实质内容的、和一整套技术细则匹配的、具有可操作性、定量分析性和相应动力机制的组织系统。解决社会的发展模式问题不同于思想领域中某种观念的论证或更新,它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新机制不能在社会现实中正常运转,那不管它多么感人
5、,还是无助于解决我们面对的具体问题。确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固非易事,然而传统思路上的新模式建构和新旧机制的转换则更困难。它涉及诸多现实的过程及无穷多个变量的协调;涉及到所有最普通的人看待这一问题的态度;涉及到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习惯。沿着这条思路构想的结果,只能走向一个貌似全面,然而却实践意义较差的结构模式。它之所以难以实现,就在于它们只注意到要解决的问题,却忽视了方法的可行性;只注意到人和社会的理想状态,却忽视了我们的现实境遇。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选取一个新的论证视角:即在方法论层面上把社会构成区分为制度化结构和精神
6、价值系统。二者各有自己的独特规定性,而且对于人类把握自身的存在,处理社会历史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有特点。建构发展新模式的思路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制度化结构之中,忽视了精神价值系统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实质性作用,忽视了这两个系统因其特别的作用机理而造成的相对独立性。若从双系统独立存在而又交叠作用的视角看问题,就可以避免走进这一死胡同,也能消除许多我们常易陷入的困惑,从而避免亚诺·科尔内的结论:“许多社会主义的决策体系困境正好是由这两个不同的价值体系的抵触而引起的。”[1]如果从这个新视角出发建构一个新的想法,就会消解“价
7、值体系的抵触”。 在现代,制度化结构的理性设置特征更突出,诸如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法制结构等。理性的构造意味着有效、实用并以理智推论为其内在基础。整个建构和制度变迁的过程始终贯穿着人们希求“尽善尽美”的执著追求。由于制度化结构的首要特征是其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它实际上绝无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其根源即在制度化结构生而有之的“原生缺陷”。所谓“原生缺陷”并不是就制度化结构这一框架本身而言的,即不是指它相对自身设置的目标而言的架构上的不完善,而是把社会历史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历时系统来看时,从整体性和系统性角度评判其社会效用时作出的价值判断。正如随
8、机抽样方法恰恰因其遵循随机原则而造成“系统性误差”一样,制度化结构的“原生缺陷”也是由于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和“效用原理”铸就的。既然是一种“刚性”制度结构,那它首先就是一种禁戒,而禁戒就意味着排除,意味着以牺牲某些选择的可能性为代价。因而在制度化结构的运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往往无法通过制度化方式解决的问题。虽然制度化结构中的不同部分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相互补偿,但从根本上说,它无法根除制度化结构的“原生缺陷”。如果一定要站在制度化结构之内兴利除弊,使其达到纯之又纯的程度,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因为照此办理,当消除了制度化结构的所有缺陷,使其在
9、理论上圆融备至时,那它就不会有任何实际价值了。制度化结构的设置根据并不在其“原生缺陷”的消解方式,而在于其最基本的社会历史功能:即“降低人们相互作用时的不确定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