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314197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hdpp在面部凹陷畸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HDPP在面部凹陷畸形整复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沈剑陈小平林洁杨甄宇【摘要】目的对高密度多孔聚乙烯(HDPP)面部植入体进行了临床回顾,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求术者(77枚植入体)进行了3~48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所有求术者采用骨膜下植入,钛钉固定。其分布为:前额4例、颞部2例、颧部10例、鼻底23例、下颌6例、颏部22例。结果所有求术者面部轮廓改善满意,无植入体外露、移动或移位、无组织变形及挛缩。再次手术率为7.5%,其原因为:感染和植入外形不满意。结论HDPP是一种良好的面部轮廓植入支架材料。坚强内固定技术可使植入体精确定位,并可防止植入
2、体移位。【关键词】高密度多孔聚乙烯外科植入体面部骨轮廓 【Abstract】ObjectiveAretrospectiverevieedtodeterminetheclinicalutilityandmorbidityassociatedplants.MethodsSeventyimplantsplantsaccordingtolocationporal;10malar;23nasalbottom;6mandible,and22chin.Allimplantsscreonthsoffolloplantsigrated,nometaplasiaorc
3、rispation,nosymptomsattributabletobioinpatibility.Theoverallreoperationrateoveimplantsbecauseofalateinfection(n=3),toremoveimplantscausingdispleasingcontours(n=2).ConclusionsPorouspolyethyleneimplantshavebiomaterialpropertiesfavorableforfacialskeletalaugmentation.Screplantstoth
4、eskeletonalloplantFacialskeletalcontour 应用生物材料植入对存在缺陷的面部骨支架进行充填重塑,是面部凹陷畸形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1]。作者自2003年7月至2006年5月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High-densityporouspolyethylene,HDPP)对存在凹陷畸形的面部轮廓进行了重塑,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7例中男26例,女41例;年龄17~42岁。均为面部轮廓凹陷畸形者,其中额部4例、颞部2例、颧骨过小10例、唇裂术后鼻底塌陷23例、下颌体过小6例
5、、小颏22例。所用植入体均为HDPP,共77枚,其分布为:额部4枚、颞部4枚、颧部18枚、上颌23枚、下颌6枚、颏部22枚。 1.2手术方法 (1)麻醉:全麻或0.5%利多卡因加1:200000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2)切口:面部塑形采用口内切口,切开粘膜、肌层及骨膜,用骨膜分离器行骨膜下剥离,显露神经血管束(眶下神经或颏神经),将其松解并予以保护。额部及颞部则行冠状切口,骨膜下分离。(3)植入体置入:骨膜下腔穴制备完毕后,将相应解剖形状的HDPP植入骨膜下腔穴。不合适者可用手术刀切削塑形,直至成型满意。(4)植入体固定:用长5~8mm的钛钉将
6、HDPP植入体固定于受植部。(5)切口缝合:抗生素冲洗液冲洗后,置负压引流管或橡皮条一根,缝合关闭伤口。(6)术后处理:外敷料加压包扎,抗生素防感染3~7d,1~2d拔出引流管(条),术后7d拆线。 2结果所有病人随访3个月~7年,体表未见明显的假体形影,重塑的面部轮廓稳定,面部凹陷畸形消除,面型改善满意。无1例植入体过敏、排异、外露、活动或移位、软组织变形或畸形。再次手术5例(7.5%),包括后期感染3例(1例小颏畸形,2例唇裂术后鼻底塌陷)和外形不满意(非植入体因素)2例,术中也未发现植入体吸收或变形及明显可见的纤维囊挛缩和植入床骨吸收。 3
7、讨论假体充填是修复面部轮廓畸形最早的技术之一。早期所用的植入材料主要是贵金属、半贵金属以及象牙,由于感染、排异反应、植入体移位、皮质骨吸收等不良影响,效果难尽人意。1885年Mace.传统的面部植入体常采用口外皮肤进路植入(例如颏下皮肤切口隆颏术),常会遗留永久性瘢痕,年轻女性一般不易接受。对于颧、颌、颏部的植入体,一般选择口内入路;额、颞部的植入体则选用冠状切口,可使切口隐蔽,钛钉固定也不困难。除非有软组织畸形须同期修复(如颏过小伴颏下垂),一般不主张行口外切口。异质成形材料植入均存在受植部皮质骨吸收,虽在鼻部、颧部等相对运动静止区并不显著,但颏部
8、等运动活跃区则极其明显,一般认为平均吸收量为1.25mm[9]。其原因之一是在进食、讲话等下颌运动时,植入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