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

ID:25305256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9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_第1页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_第2页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_第3页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_第4页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diarrhea,AAD)主要是指使用抗生素后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括抗生素本身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腹泻。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甚至滥用,AAD有明显增多,而临床医师又容易忽视该问题。现就近5年有关儿童AAD作一综述。1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清楚。1.1肠道菌群紊乱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肠道正常菌群,是引起腹泻最主要的病因。抗生素会破坏

2、肠道正常菌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Ⅰ度失调是抗生素抑制或杀灭一部分细菌,而促进了另一部分细菌的生长,这就造成了某些部位的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或移位,在诱发原因去掉后可逆转为正常比例;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比例失调,在Ⅰ度失调基础上菌群由生理波动转为病理波动;Ⅲ度失调表现为原来的正常菌群大部份被抑制,只有少数机会菌逐渐成为优势状态。肠道菌群紊乱时益生菌数量明显下降,条件致病菌数量异常增多,肠道粘膜屏障损伤[1],消化吸收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导致AAD。总之,抗生素使肠道菌群紊乱是AAD发生和发展的基础。1.2抗生素干扰糖和胆汁酸代谢抗生素的

3、使用,肠道生理性细菌明显减少,使多糖发酵成短链脂肪酸减少,未经发酵的多糖不易被吸收,滞留于肠道而引起渗透性腹泻;抗生素应用后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强烈刺激大肠分泌,常继发分泌性腹泻。1.3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抗生素所致的变态反应、毒性作用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和肠上皮纤毛萎缩,引起细胞内酶(双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吸收障碍性腹泻;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2]。

4、婴幼儿胃酸度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分泌型IgA较低,补体水平低,对外界环境变化耐受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AAD[3]。低胎龄、低体重、低日龄为导致住院新生儿发生AAD的危险因素[4]。此外,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使用时间以及基础病也是发生AAD的重要影响因素,免疫抑制、肠道损伤性检查、外伤手术、鼻饲等也与AAD的发生有关。2AAD的临床表现AAD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临床症状可轻可重。轻型患者仅表现解稀便2~3次/d,持续时间短,没有因腹泻而发生中毒症状,该型属于Ⅰ度~轻Ⅱ度肠道菌群失调,易被临床医师忽视。中等型患者肠道菌

5、群失调在Ⅱ度和Ⅱ度以上,临床腹泻次数较多,可以合并肠道机会菌感染(如变形杆菌、假单胞菌、非伤寒沙门菌等),大便可出现红、白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该型易被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而不断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其结果导致抗生素与腹泻形成恶性循环,病情发展。重型患者指在严重肠道菌群紊乱基础上往往继发有特殊条件致病菌感染(如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其临床症状重,常腹泻水样便10~20次/d,假膜性肠炎(PMC)大便中可见漂浮的假膜,可伴发热、腹部不适、里急后重。少数极其严重者(如爆发性结肠炎)除有腹泻外还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质血症

6、或败血症等,甚至出现中毒性巨结肠而表现高热、恶心呕吐及肠鸣音减弱,胃肠功能衰竭,此时腹泻可能停止,也可能发生肠穿孔[5]。AAD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1)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的发生率越高,高级广谱抗生素种类越多,引起腹泻的危险性越高;(2)医疗操作、检查和各种治疗措施,特别是有肠道损伤性检查、治疗措施越多,引起AAD发生的机会越大;(3)大便常规及普通培养的非特异性可使本病早期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或菌痢,继续使用原先药物或加用针对杆菌的抗生素从而使腹泻加重。是否继发有病原感染和何种病原感染也是决定AAD严重程度的主

7、要因素。3AAD的实验室检查3.1大便常规检查一般病例无异常发现,较严重的病例可出现白细胞或红细胞,继发霉菌感染时也可直接发现病原。3.2肠道菌群失调的检查使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紊乱是发生AAD的基础,因此针对肠道菌群紊乱的检查是诊断AAD的基本检查。这类检查包括:(1)大便直接涂片革兰染色观察法。该法可以估计总细菌数和观察各类细菌组成比例的大致情况,并由此判断肠道菌群紊乱程度。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发现肠道细菌量是否改变,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比例是否失调,球菌和杆菌的比例是否失调,有无真菌。因此涂片检查与培养结果对判断AAD有一定的帮助,可提供

8、临床参考[6]。(2)肠道各种细菌定量培养法。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方法对肠道细菌进行培养并计数和判断菌群比例,但培养法费时费力且只能培养部分肠道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