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

ID:25303797

大小:63.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9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_第1页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_第2页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_第3页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_第4页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freelationcost)”分离出来,因为所谓“生产技术”就是把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出的方法。而交易费用就是这种结合,当投入品是由具有不同利益的多个主体占有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而生产费用的另一部分就是各个所有者由于投入其所有物所付出的成本,即生产的技术成本。如果当事人想要改变交易费用,他往往同时会改变投入品所有者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因此而改变了生产技术本身。因此当我们试图度量交易费用时,新古典模型中假定不变的所谓的“生产函数”  “交易费用”与博弈均衡论文.freelationc

2、ost)”分离出来,因为所谓“生产技术”就是把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品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出的方法。而交易费用就是这种结合,当投入品是由具有不同利益的多个主体占有时,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一部分,而生产费用的另一部分就是各个所有者由于投入其所有物所付出的成本,即生产的技术成本。如果当事人想要改变交易费用,他往往同时会改变投入品所有者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因此而改变了生产技术本身。因此当我们试图度量交易费用时,新古典模型中假定不变的所谓的“生产函数”就必须是内生于选择过程的了。因为如果当事人不能选择技术,他们也就无法改变交易成本,从而交易成本对他们而言

3、也就不再是成本,但是生产技术的内生化,给一般均衡模型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困难,克服这个困难的现在看起来唯一的途径是使一般均衡依赖于社会的某个知识结构,这样处理的结果是内生的技术选择相当于在许多不同的一般均衡状态中作出选择,而人们的知识结构决定了选择的局限性(非最优性)。(3)交易费用存在的前提,如前述,是存在着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当事人不能够确知他到底有多少机会,都是什么样的机会,以及每个机会可能带来的价值是多少,于是他不可能确定他的每一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为了知道全部的机会,他必须不断收集信息,也就是不断付出交易费用(信息费用是一种事前交易

4、费用,见下文),但是他也同样无法确定继续收集信息是否理性,因为将要收集到的信息的价值是不确定的或未知的。(4)任何交易费用必定涉及两个以上的人的行为,所以必定是博弈行为。当所涉及的人数很多时,博弈就趋近于一般均衡了,所以博弈应当是比一般均衡更普适的分析方法。用博弈中定义交易费用,要求以均衡状态下的成本和价值来度量交易成本。而改变交易成本就意味着博弈着的人们“选择”从一个均衡跳到另一个均衡,这种跳跃到底是怎样实现的,就连博弈学家们也没有找到解答。我在这篇文章里强调了现代博弈理论的“学习过程”博弈与哈耶克关于“道德传统”的知识论研究的关系,试图为

5、博弈均衡的实现提供一个理由。这些困难意味着,在经济分析中要么必须放弃所谓“交易费用”的概念,要么就把交易费用理解为在给定的不完备的知识集合上对可供选择的制度做选择的机会成本。这后一种选择就是这篇文章所做的尝试。如果它失败了,我将更有理由声称:交易费用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如上述,与交易费用的定义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就是哈耶克反复提出过的“知识与一般均衡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最近又被贝克尔(BeckerandMurphy,1992)重新提出。然而它仍然没有引起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注意,尽管奥地利学派关于“市场过程(MarketasaProcess)”,的

6、看法由于东欧及俄国1989年以来的改革过程遇到的困难,已经备受注意。人们现在承认“市场经济”远非朝夕之功可成。但是奥地利学派尤其是米塞斯和哈耶克关于“知识的分工”与自由市场功能的论述并没有被结合到经济分析中来,就我所知,只有杨晓凯和黄有光在北荷兰出版社出版的他们那本专著里试图以博弈论中“过程均衡”(又叫“序贯均衡”)的概念来证明哈耶克思想的正确。然而他们为了要使用数学工具(为了要进入“主流经济学”),不得不放弃哈耶克思想中更重要的部分,那就是“道德传统”的作用。博弈理论家们一直对博弈均衡的基础存疑,例如克莱珀斯(DavidKreps,1990

7、b)谈到“囚犯悖论”时反复告诉我们,两个囚犯甲和乙,他们之间的多次博弈有两个均衡,一个是两人都选择“合作”,一个是两人都选择“不合作”。前者是博累托最优,后者是纳什均衡,我们先以最简单的纳什均衡来说明博弈论中“公共知识”的概念。为了明确,我把甲的推理过程逐步列出:(1)甲选择“不合作”的理由是什么呢?如果他认为乙将会合作,他必定不会选择“不合作”的策略。所以他必将是认为乙将不合作。(2)为什么甲认定乙将不合作呢?甲必定是已经设身处地在乙的位置上认定了甲将选择“不合作”策略;因为否则乙必定会选择“合作”,而不是“不合作”;(3)为什么乙认定甲将

8、不合作呢?在甲的推理中乙必定是已经设身处地在甲的位置上认定了甲认为乙将选择“不合作”,所以甲将选择“不合作”,所以乙才选择“不合作”。(4)归纳原理可以推出,甲选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